人患狂犬病必死?WHO呼吁為犬類打疫苗
今年9月28日是第10個世界狂犬病日,主題為“狂犬病:宣教、疫苗接種、消除”。這一主題既強調了社區為預防狂犬病可采取的兩項重要行動,也體現了到2030年消除所有由狗作為媒介的狂犬病所帶來的人類死亡這一全球性目標。
9月28日也是路易·巴斯德逝世紀念日,這位法國化學和微生物學家于19世紀開發出首個可用于人類的狂犬病疫苗。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等機構選定這一天,共同發起世界狂犬病日,是希望盡快使這一肆虐至少2500年的傳染病成為歷史。
目前全球大約150個報告過狂犬病病例的國家或地區中,約一半已基本消滅狂犬病。但在中國,狂犬病仍是困擾公眾的一個公共衛生威脅。就在前不久,北京市朝陽區發生了“瘋狗咬人事件”。一只白色中型犬在一天內連續襲擊數十人,造成一定范圍的恐慌。
這種恐慌部分源于公眾對狂犬病認識的誤區,消除這些誤區、正確認識狂犬病有助于控制這種傳染病在全球的傳播,并最終將其消滅。
在偏遠的農村地區,5至14歲兒童成為最主要受害者。
狂犬病如何發生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損傷中樞神經系統的急性傳染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多見于犬、狼、貓等動物。
人類狂犬病病例絕大多數是由攜帶狂犬病病毒的動物咬傷或抓傷而引發,人傳人病例極少。潛伏期通常為1至3個月,短則不到一周,一年以上極罕見。潛伏期長短與年齡、傷口部位、傷口深淺、入侵病毒的數量及毒力等因素有關。
狂犬病最初癥狀是發熱,傷口部位常有疼痛或原因不明的顫痛、刺痛或灼痛感。之后可能出現兩種情況。較為常見的是狂躁性狂犬病,患者的癥狀包括機能亢進、躁動、恐水等,有時還怕風。數日后患者因心肺衰竭而死亡。
另外一種早癱性狂犬病約占人類狂犬病死亡病例總數的30%。與狂躁性狂犬病相比,其病程不那么劇烈,且通常較長。從咬傷或抓傷部位開始,肌肉逐漸麻痹,然后患者漸漸陷入昏迷,最后死亡。早癱性狂犬病往往會有誤診,造成狂犬病的漏報現象。
無法治愈但可預防
人類狂犬病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急性傳染病,一旦發病幾乎100%死亡,全世界僅有數例存活報告。
美國曾分別于2004年和2011年報告成功治愈狂犬病病例。在這兩起案例中,醫生均使用了一種名為密爾沃基療法誘導昏迷治療,先通過藥物使患者處于誘導昏迷狀態,再刺激機體免疫反應使其自行清除狂犬病病毒。因成功案例太少,這種實驗性療法仍有諸多疑點,許多專家認為需通過進一步研究確定其有效性。
雖然狂犬病治療尚未取得突破,但這種傳染病是可防可控的。文獻數據顯示,如果被動物咬、抓傷后進行正確處置和免疫,狂犬病的成功預防率可達100%。
根據我國《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范》,人被犬、貓等狂犬病宿主動物咬、抓傷后,凡不能確定傷人動物為健康動物的,應立即進行受傷部位的徹底清洗和消毒處理,并立即趕到當地的狂犬病暴露后預防處置門診,由醫生確定暴露分級,結合既往免疫情況進行傷口處理和免疫接種。該規范還指出,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種應當越早越好。
偏遠農村兒童最易受害
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除南極洲以外,其他各洲都存在狂犬病,但95%以上的人類死亡病例發生在亞洲和非洲。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數高達數萬人。從全球范圍來看,99%的人類感染病例是由家養狗傳播病毒引發。
世衛組織指出,狂犬病在貧困和脆弱人群中是一種被忽視的疾病。該人群的狂犬病致死情況鮮有報告,且該人群不易獲得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在偏遠的農村地區,5至14歲兒童成為最主要受害者。
該機構認為,為犬類接種疫苗是預防人類狂犬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戰略,不但可以消除狂犬病致死率,還能減少被狗咬傷病人的接觸后預防需求。
- 下一篇: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警惕小兒多動癥
- 上一篇:備孕媽媽需警惕!九種遺傳病母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