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男婦產科大夫的科學濟人道
有位醫學哲人說,你僅僅是個好醫生,就不是一個好醫生。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郎景和院士在為《子宮情事》作序時談到,譚先杰大夫值得稱道的是,熱愛醫學、熱愛學科、熱愛病人的仁慈之心。他舍得花時間、精力撰寫科普,就是舍得花時間、精力感恩公眾,就是舍得花時間、精力風險社會。這種舍得非常值得!
科學是外來文化,科普重要的不僅是傳播知識,還促進大眾提高科學素養。不少民眾并不真正相信科學,心靈深處始終渴望深山老林會走出一個白胡老道,于是這些年,我們見識了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大師”,也看到各種各樣的“神功”,還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療法……科學知識的傳播,科學精神的普及任重道遠。北京協和醫學院袁鐘教授在活動上分享,他認為,互聯網使科學知識迅速傳播,遺憾的是,互聯網上最多的是健康知識,最不靠譜的也是健康知識。如何讓互聯網人和醫學者擁有共同的價值觀,攜手扶正祛邪,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多年的產科臨床經歷,讓我對生命孕育產生了很多思考。我們時常看到,產婦發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胎死宮內,大人有生命危險的;有飲食不均衡造成高脂血癥,引發急性重癥胰腺炎后,胎兒早產,媽媽和寶寶分別住進重癥監護室的……也有貧窮的打工妹,患有狼瘡,孕期不好好吃藥,給自己和胎兒帶來生命危險的。每每遇到這種事情,看到孕婦和家屬那種期待的眼神、無望的表情,我真是欲哭無淚,更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沖動。協和婦產科馬良坤副教授談到,為什么這些本可以預防的疾病,本可以治療的情況,卻因為沒什么大不了的僥幸、一人吃兩人份的地方習俗,生生將喜事變成白事?“現在,我也希望學習譚先杰教授,借助互聯網的手段,為更多孕媽媽及孕家人傳遞有益的孕產保健知識,分享生命孕育幸事。”
科學濟人道,醫生的使命是擴大善。譚先杰最后告訴記者,健康科普正是我傳播善的方法和途徑,希望更多的人因為看到我的文章,避免得病;希望更多人因為看到我的文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