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的錢已撤離樓市 高凈值人群轉投境外保險
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工作、月薪萬元左右的他早就聽有人提及香港保險的事情,但是沒怎么放在心上。“真正接觸是在好友聚會時,周圍的朋友大都買了,自己早就已經心動,”王偉強告訴經濟觀察報,孩子出生后,保障性的需求更加強烈,便從朋友處要來了經紀人聯系方式,開始對不同的產品進行研究。
事實上,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險意識的增強,購買境外保險正成為中等收入家庭乃至高凈值人士進行多元化資產配置的可選途徑之一。
而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也值得關注。中國保監會此前發布的《關于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提醒,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單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等風險。
赴港簽單
王偉強夫婦兩人分別買了6萬美元和13萬美元保額的保險產品,為孩子買了13萬美元保額的重疾險。參照朋友的額度,王偉強為孩子選擇了13萬美元的一款產品,主險保56種嚴重疾病,非嚴重疾病的有18種,首年保費是1703美金,可保到100歲,供付保費是二十年。孩子上大學時可以提取公司所派的現金(毎5年派一次的現金)加紅利出來作為生活經費。
王偉強告訴經濟觀察報,在買保險之前,自己也與國內的保險進行了比較,在保障范圍上來看,相對于國內重疾險大多45種疾病的保障賠付,香港保險具備65種重大疾病,性價比似乎更高。在保額上,香港保險的上限最高可達百萬甚至千萬美元,高于國內的保險。
在簽訂協議的過程中,保險公司的經紀人很熱情,還邀請王偉強十一去香港游玩,并為其設計了游玩路線,到達后更是提供了接機、導游等服務,這一點讓王偉強覺得很滿意。“只需要本人去一次簽字就可以,以后可以通過銀行賬戶轉賬。在開立賬戶時,拿著保險發票開戶也很方便。”王偉強表示。
在費用投入和保險收益上,王偉強覺得香港保險相對而言比較劃算,香港保險全部采用美元保單結算,所以對人民幣通脹的抵御能力還是很強。“不是買不買的問題,而是每年投入多少錢的問題。”王先生坦言自己糾結在買的額度上,糾結要不要增加儲蓄型保險。朋友還額外購買了高端醫療保險,而他則表示暫時沒有考慮。
王偉強只是赴港買保險大軍中的一員。
香港保監處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香港保險業今年上半年的毛保費總額為2075億港元,同比上升12.2%。上半年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新造保單保費額為301億港元,按年增加116%,占上半年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的36.9%,而2015年底,這一比例還僅為24%。
對此,作為經紀人的張穎對此深有體會。本來是在一家公司擔任財會工作的張穎于三年前加入了香港一家排名前三的外資保險公司,而當初其跳槽的原因就是受身邊保險代理朋友的收入所影響。三年下來,張穎憑借優良的業績已經提職到了部門副總監。
張穎表示,最受到顧客喜歡的香港保險產品主要有兩個類型,終身型的重大疾病保險和儲蓄型的終身分紅險。作為基礎配置產品,重大疾病險頗受歡迎,而對于高凈值客戶來說,儲蓄型產品則更受歡迎。
保險業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海外儲蓄型保險之所以受到高凈值客戶青睞,一部分原因是其起到了家族信托的作用。該人士表示,除了應對人口老齡化、樓市泡沫、通貨膨脹、人民幣貶值等現狀進行資產保值外,香港保險還可以避債和避稅。在內地的法律框架下,購買保險后,如若發生企業破產、債務清算等問題,手中保單都依然有效。此外,香港自2006年后不需要征收遺產稅,這使得其成為一個避稅港,而遺產稅一直是高凈值客戶想要規避的問題。
潛在風險
張穎告訴經濟觀察報,隨著房價的一路飆升,不少客戶賣掉了手里的房產,把資產向海外配置。在春節期間,張穎曾接待了一家四口的客戶,夫妻兩人帶著孩子和母親,買了兩份儲蓄型保險重大疾病險,而在赴港簽單之前,這對夫妻出售了國內的兩套房產,開始辦理葡萄牙移民。“類似客戶來自上海的很多。”張穎表示。
在朋友的帶動下,王偉強正在了解香港的儲蓄型保險,但他仍然有些猶豫。“以前買個理財產品輕輕松松就能達到10%的收益,現在100萬以上起步的信托能達到6%-7%就不錯了,新常態下,長期產品的利率甚至降到了4%,而朋友介紹的儲蓄型福利預期收益能達到7%。”王偉強表示,雖然看起來有些心動,但真實收益以及風險問題還是有些擔心。
一位保險公司高管表示,目前對于中國家庭來說,基于安全感的剛性需求主要有四個,分別是保障、子女教育、退休養老和住房。新常態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升級,居民對風險管理的考慮增加,財富增值和資產保全成了居民理財的首要目的。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保險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郝演蘇表示,中國居民熱衷于香港保險是開放環境下,資產多元化配置的必然趨勢。在他看來,中國內地居民到香港的金融產品消費最多的不是保險而是港股。此外,在海外買房子的也較多。中國居民可以在內地開設美元賬戶,但是國內卻沒有外地保單,有需求的百姓就只能出境簽單了。
作為多元化資產配置的選擇,海外保險該如何配置呢?合眾人壽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李愛東李愛東曾表示,根據標準普爾針對全球10萬個家庭調查顯示,如果實現家庭資產長期穩定、持續增長的話,財產分布要符合4321法則。也就是說,用于短期消費的錢占總資產的10%,它是以現金形式存在的;占比20%的資產用來作為意外重疾的保障,專款專用,防止家庭突發意外事件大額資金的需求;30%的資產可以用來投資,以實現財富增值,特點是高風險、高收益并存;而占比最大比例40%的資產,是確定要花的錢或者保本的錢,也就是養老金和教育金。
不過,因為香港與內地保險業務在適用法律、監管政策以及保險產品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赴港購買保險的相關風險也值得消費者注意。對此,中國保監會提示風險稱,如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如果發生糾紛,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區的法律進行維權訴訟。與內地相比,香港法律訴訟費用較高,可能面臨較高的時間和費用成本;再者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內地居民在香港購買的保單,賠款、保險金給付以港幣、美元等外幣結算,消費者需自行承擔外幣匯兌風險;內地居民個人到境外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屬于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是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尚未開放的項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
此外,如以期交保費方式購買長期壽險保單,也可能存在因外匯支付政策變化導致無法交納續期保費的風險。另外,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以及香港保險產品條款使用繁體字,表述方式與內地不盡相同,需要認真閱讀保險產品條款。
- 下一篇:杭州媽媽生二孩進高峰期 資深月嫂工資漲到近3萬
- 上一篇:最容易傳染的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