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夜夜-国产乱人视频-国产成人愉拍精品-亚洲男同志**可播放xnxx|www.waedb.com

歡迎來到中國凈化門戶網! 會員服務| 無圖版| 手機版|
您好,歡迎! 隱身 | 商務中心 | 資金0 | 積分0 | 退出
用戶名:  密 碼:  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動態 » 正文

地產耗能大戶轉身 70家房企建綠色采購黑白名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11-09  瀏覽次數:485
核心提示:地產耗能大戶轉身 70家房企建立綠色采購黑白名單  時代周報記者 劉娟 發自北京  作為全球碳排放量第一大國,中國每年20%左右
 地產耗能大戶轉身 70家房企建立綠色采購黑白名單

  時代周報記者 劉娟 發自北京

  作為全球碳排放量第一大國,中國每年20%左右的全球碳排放占比已超過了美國,這當中有40%以上的碳排放量來自國內房地產行業。

  “這意味著,國內房地產為全球碳排放‘貢獻’了8%,擊敗了全球97%的國家,” 中城聯盟副主席、朗詩綠色地產董事局主席田明甚是感慨,他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情嚴肅,“這不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情”。

  在另一組參照系中,每年,房地產及建筑在建造、使用和與之相關的工業、交通過程中消耗了社會總能源的46.7%,數字驚人。

  經濟龍頭與能耗大戶,房地產行業正尋求這二重身份之間的正向匹配。這次,他們正集體組成綠色采購聯盟,向制污企業說“不”。今年底明年初,房地產綠色采購聯盟還將推出供應鏈黑白名單。

  “我們預計明年上半年推出綠色采購的黑名單,凡是被列入黑名單的,我們將要求企業不采購,直到他們作出改變。”田明稱,綠色供應鏈是一項長效工作,他們正努力不斷延展綠色供應鏈范圍,爭取更多房企加盟綠色供應鏈行動中。

  事實上,近些年來,不少房企早已尋求差異化發展道路,探索綠色地產的發展路徑已逐漸從小眾成為主流。我國目前有500億平方米既有建筑,每年新增20億平方米新建筑,都將是綠色建筑的廣闊空間。

  按照住建部數據,預計2020年前,我國用于節能建筑項目的投資將至少達到1.5萬億元。房企老兵新貴正在爭食的這1.5萬億綠色蛋糕,在政策體系、評價標準、技術水平、市場認識等多維痛苦之下,又將如何順利吞食?

  耗能大戶的黑白名單

  從粗放式的黃金時代到精細化的白銀時代,中國房地產行業亟待改變高能耗、高污染的現狀。一場行業自發推動的“綠”行動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著眼點在綠色采購。

  “房地產行業是資源整合者,跨度大而廣,借采購杠杠推動上游供應商的綠色生產,”在前不久“從巴黎到摩洛哥”—2016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國企業行前新聞發布會上,田明拿著一本《中國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采購標準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向外界宣布,他們想以實際行動支持國家減少碳排放計劃。

  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阿拉善、中城聯盟、全聯房地產商會、萬科、朗詩共同發起了中國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這次行動推選了五人行動委員會,田明是委員之一。

  中城聯盟輪值主席、 世聯行 董事長陳勁松是主任委員,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田曉華、全聯房地產商會創會會長聶梅生、萬科總裁郁亮同是委員成員。

  “首批加入綠色供應鏈行動的,有48家房企,2015年度銷售總額是8000億元,占國內商品房銷售的大約10%,力量已是相當可觀,”田明稱,“前段時間,我們又從全聯房地產商會的房企成員中吸納了20余家主流開發商,一共擴容到70家房企。”

  這70家房企去年總銷售額達到1.5萬億元,占全國房地產銷售總額的17%。按照房企銷售額30%-40%比重用于上游采購的慣例,他們足以影響到5000億元左右的采購市場。

  “歷時半年的籌備工作,在考慮房地產行業發展階段,結合政府、環保機構與獨立第三方的資料數據之后,我們決定分批次設立房地產綠色供應鏈清單,探索建立可實踐的房地產綠色標準,”田明表示,“根據先易后難原則,首先推出第一批綠色采購清單,包括五個品類,即鋼材、水泥、木材、鋁合金、室內裝飾人造板。以后,房地產供應鏈所涉及的130種產品,將分批進入綠色采購范圍。”

  接下來,中國房地產綠色供應鏈首批黑、白名單將相繼出爐。

  “納入白名單的企業,將成為所有參加綠色采購聯盟企業共同選擇的標準,”田明透露,“白名單是滾動的,并非進榜以后就不動了,如果達不到指標還會被剔除。”

  而所謂的“黑名單”,即限制采購。按照田明的解讀,所有聯盟成員都不得采購黑名單企業生產的產品,“要斷了他們的生計”。他希望借助主流房企的影響力,對上游行業形成約束力和影響力。

  “綠色發展必須是全產業鏈,全過程的,”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巡視員呂桂新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除了生產綠色,還必須做到產品綠色、使用綠色、消費綠色和回收綠色。

  呂桂新介紹說,“十三五”建材規劃確立了一項重點工程,即開展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工程,目標是到2020年新建建筑當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40%。

  綠色產業鏈的成長煩惱

  綠色地產的上升通道在近年已緩緩開啟,越來越多的房企在當中看到了機會。按照住建部此前透露數據,預計2020年前,我國用于綠色節能建筑項目的投資將至少達到1.5萬億元。

  探索綠色地產的發展路徑,已逐漸從小眾成為主流。最早發力綠色地產的先行企業正逐步形成綠色核心技術優勢,如萬科探索住宅產業化、降低能耗、生物循環技術等技術研發應用,形成萬科綠色戰略的“三部曲”,即全裝修、住宅工業化、綠色建筑;金茂、招商利用成熟技術進行綜合應用,探索生態城市的建設運營;當代、朗詩等企業在消費層面上,進行降低能耗、凈化空氣、提高舒適度等方面的應用。

  在可以被快速復制并效仿的營銷手段前,綠色建筑核心技術的掌握并非易事,而這成為房企間差距拉開的關鍵。最新入會者 葛洲壩 ,正從蟄伏多年低調的“學習者”向綠色科技地產的領軍者努力。

  “消費升級正在倒逼房地產品質時代回歸,”中國葛洲壩地產董事長何金鋼對時代周報記者說,他們正把“5G科技”視為葛洲壩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契機和路徑。

  所謂“5G科技”,是一個專業的技術系統統稱,具體包括110余項技術,分為綠色健康、德系精工、工業集成、智慧互聯、服務增值5大維度,其中第一指標就是綠色健康。今年年底,葛洲壩首個“5G科技”產品將在上海問世。

  但不可否認,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綠色地產起步較晚。盡管近幾年,其呈幾何級增長,但與全國500億平方米的建筑總量相比,僅相當于1/150,比重很小。

  從政策體系、評價標準、技術水平、市場認識等多維角度,國內綠色地產行業都面臨不同程度的發展痛點。

  “當前,我國綠色房地產仍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存在許多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羅勇曾指出,“目前綠色產業鏈有待完善、發展不平衡、新開發項目的綠色比重不高、既有房產綠色改造挑戰大、綠色質量難控制、推進政策不夠優化。”

  城市綠色房地產發展歷史欠賬已不可回避。按照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在前不久“2016浙商·財經國際論壇”上透露的說法—中國一些城市未老先衰,城市病眾多。去年底,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城市修補概念,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400多億元舊建筑改造,初步匡算能夠產生大約15萬億元的新投資需求。

  與此同時,城市新建建筑的綠色比重仍待提高。田明補充道:“現在,國內新建建筑中仍有8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

  “早在2014年, 中國建筑 物的資產價值是39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到2030年,這個數值將達到69萬億美元,是美國和日本、德國、印度的總和。” 北京中建協認證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海山對時代周報記者介紹,“但是,目前國內綠色認證的建筑數量不足2%。”

  風口之下的認知困境

  風口到來前,仍有一些困境亟待解決,其中教育與培訓市場的成本并不低。

  田明曾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綠色地產發展最大的難點在于建造成本較高,且市場認可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一、二線城市的市場接受度已經相當高,但在三、四線城市的推廣的確有點難。這主要體現在,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綠色地產樓盤會比別人貴一點,”田明說,在這些城市,還處于對綠色地產了解的階段。

  以建筑工業化起家的中民筑友副總裁楊宏偉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了一組數據:目前,由于長期依托于人口紅利,國內房地產業在建筑施工等環節受廉價勞動力和低價競爭等因素影響頗深,國內建筑工業化程度僅為3%-5%,與瑞典、日本等發達國家相差15倍左右。

  而在目前尚未能大規模生產的狀態下,采取住宅產業化模式搭建的項目成本要高于傳統模式的項目。《京華時報》曾有報道,以萬科為例,在萬科做住宅產業化試點項目時,因為消費者的不理解和擔憂,北京某項目的試點房源不得不以低于其他房源的價格銷售。

  不僅僅是購房者,不少地方政府對于綠色地產的認知,也經歷了從不理解到過度期望的過程。

  有開發商談起了他們遇到的談判細節,“整體來說,地方政府還是配合的,但是因為對這方面認識不夠,所以一開始擔心引入我們的項目會帶來招商成本的上升,等后來明白了,又過度期望,把一些指標定得很高,我們又不得不努力讓他們明白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羅勇曾呼吁,城市政府要加大對綠色房地產發展的直接財政投入,積極發展公共性的綠色房地產基礎設施,努力解決跨地區的綠色房地產協調發展問題,不回避城市綠色房地產發展歷史欠賬問題,最大限度地拉動綠色房地產的發展。此外,政府需盡快制訂《綠色房地產促進法》,以綠色的戰略思想指導城市房地產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

  克而瑞研究院分析師朱一鳴表示,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關于綠色建筑的實施意見,并且成立了碳排放交易所鼓勵企業節能減排,但實質性的優惠政策不多。要真正推廣綠色地產,國家出臺土地與稅費優惠的配套政策已經刻不容緩。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環保網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蜀ICP備18006642號-1 | 流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