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醫療合作攜手兩年 上半年河北來京患者占比下降
升:保定兒童醫院患者增三成
北京地區醫院的門急診病人中,有不少是遠道而來的尋醫問藥者。有人得的并不是難治的病,卻只愿把信任交給北京醫者。“這種信任感,是北京醫者的幸運。但對于患者來說,時間、成本和所付出的精力也是巨大的。”市衛計委醫政處副處長劉穎感言。
2014年北京準備下大力氣推進京津冀醫療合作時,各大醫院從醫院負責人到科室醫護人員都鉚足了干勁兒,決心幫助合作醫院提高醫療水平,增強患者的信任感,讓他們不再跑遠路。
12月5日,建院58年的保定市兒童醫院就要告別老城區,喬遷新址。“床位從300張擴到600張,我們醫院可以收更多的病人了!”楊斌躊躇滿志。他是保定市兒童醫院外科副主任,主攻小兒泌尿外科方向。如今,他眼中的醫院,已經迎來了從內到外的蛻變。
2015年5月15日,北京兒童醫院正式托管保定市兒童醫院。腎內科專家焦莉平、眼科專家樊云葳、心內科專家唐浩勛、藥劑科專家李惠茹,成為保定市兒童醫院相關科室的“雙主任”。
在北京專家的幫助下,建院以來的多個“第一”在保定市兒童醫院誕生:今年3月23日,與北京專家合作挽救了第一例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患兒;4月5日,檢驗科培養出第一例百日咳桿菌,6月又培養出第一例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科、功能科、呼吸科、血腎科、神經科和新生兒科等開展18項新項目;門診新增內外科特色專業門診17個,同時填補了保定市兒科專業門診、專業病房的空白。
據保定市兒童醫院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該院接診患者量增長了近三成。與2015年1月至9月相比,2016年同期門急診患者247381人次,增長26.42%;住院患者15374人次,增長8.58%;手術患者1789人次,增長23.04%。
通過京冀醫療合作,合作醫院不僅留住了更多本地病人,也吸引了山西、內蒙古等周邊外地患者。例如,張家口市第一醫院的“北京天壇醫院(張家口)腦科中心”開診一年來,門診和住院患者同比增長了13.17%和18.38%,其中外地轉入91例,分流進京人員近萬人。
降:河北來京患者占比下降
在外地來北京三甲醫院就診的患者中,有近三成來自河北。市衛計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外地患者占到本市三級醫院及遠郊區11家區域醫療中心門急診診療總人次的28.8%。
據統計,2016年上半年,在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的出院患者中,河北患者人數占比從2013年全年的9.05%降至7.47%。“這說明京冀醫療協同發展已初顯成效。”劉穎分析,北京專家到合作醫院出診,合作醫院診療水平提高,都對當地患者產生了不小的吸引力。
河北出院患者占比下降近2個百分點的背后,是包括北京兒童醫院、保定市兒童醫院在內的幾十家京冀兩地醫院共同努力的結果。
上月25日,市衛計委、河北省衛計委和承德市政府共同簽訂了《醫療衛生協同發展框架協議》。繼河北燕郊、張家口、曹妃甸、保定后,承德成為第5個京冀近期開展醫療合作的重點地區。
“這次與承德簽約參與醫院數量更多、幫扶范圍更廣。”市衛計委有關負責人透露,北京和承德將全面建立醫療衛生戰略合作。根據第一階段醫療合作計劃,北京5家醫院與承德5家醫院進行對口合作:北京朝陽醫院對口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宣武醫院對口承德市中心醫院、北京中醫醫院對口承德市中醫院、北京口腔醫院對口承德市口腔醫院、航天中心醫院對口承德市第六醫院。
未來,北京簽約醫院將重點支持承德合作醫院2至4個專科建設,涉及神經內科、血管外科、腦病科等十余個科室。
通:一張化驗單通行京津冀
京津冀醫療協同發展,是為了促進三地醫療服務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小。
今年10月1日,京津冀三地132家醫療機構試點互認27項臨床檢驗結果。北京有69家醫療機構入選,其中包括協和醫院、阜外醫院、北京醫院、中日友好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以及北京兒童醫院、天壇醫院、北京婦產醫院、積水潭醫院等18家市屬醫院。天津、河北則分別有37家和26家醫療機構獲得互認資格。臨床檢驗結果互認后,同一患者的同一檢驗結果,如非病情變化、影響疾病診斷等特殊情況,不必再做重復檢查。
當然,檢驗結果互認的前提是質量標準的統一。如果檢驗水平有高低,結果的互認就會對診療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三地成立了互認工作專家委員會,出臺了京津冀區域互認實驗室質量與技術要求,開展了人員培訓、質控監測。”劉穎介紹。
京津冀第一批互認的27項臨床檢驗結果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肌酐等19項生化項目;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體等3項免疫項目;白細胞、血小板等5項血細胞分析項目。醫療機構在化驗單相應檢驗項目名稱前,注明“★”標識,作為檢驗結果互認的標識。
“目前,互認項目內的免疫項目僅有3項,數量很少。主要是因為這些檢測對醫療機構的檢驗能力要求較高。”劉穎透露,下一步三地的互認檢驗項目和醫療機構數量還將擴增,以不斷滿足患者的需求,此舉必將有效提高區域內醫療機構的檢驗技術水平。(記者 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