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9日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關注民生不僅要保就業、增收入,還要推動環保,保障人民健康。健康也是生產力。
當前,一些地方在發展過程中,仍有“重經濟、輕環保”的慣性思維,片面關注就業、增收等顯績,卻忽視了環保等潛績,造成“經濟腿長、環保腿短”。“開寶馬,喝污水”就是對這種發展方式的深刻諷刺。
從總理的話中,我們不難看出,經濟發展、收入增加是民生,保護環境、保障人民健康同樣是民生,甚至是更重要的民生。因為健康是1,其他的是跟在后面的零,失去1,后面有多少零都沒有意義。
人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準確地說,健康的人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對群眾來說,沒有健康,提高生活水平和質量就無從談起;對國家來說,沒有健康,人力資源的優勢就難以發揮。
發展經濟是發展生產力,推動環保、保障人民健康,同樣是發展生產力,但這并不是簡單地從數量上提升生產力,而是從質量上優化生產力、保障生產力。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良好環境的期待越來越強烈。
“十三五”時期,我國提出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統籌環境保護工作,優先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問題,其重要目的之一也就是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
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基礎。新的五年規劃已經開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進入決勝期。改善環境質量的緊迫性更加凸顯,保障公眾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我們要切實轉變觀念,從“健康也是生產力”的認識高度,創新環保工作方式方法,扎實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以硬措施完成硬任務,真正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
這是全面小康的應有之義,更是各級黨委政府的分內之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