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做市商“去庫存” 近三十家公司遭退單
19家做市商主動“請辭”
自7月份出現首家做市商主動退出為新三板企業做市,迄今已有19家做市商主動請辭,而“逃兵”陣營仍在加速擴大。
截至11月17日,至少28家企業遭遇做市商退出。這28家公司中,有23家位于基礎層,5家位于創新層,目前尚未有企業出現所有做市商全部退出的情況。遭遇“退單”的熱門股是楓盛陽,有8家做市商宣布不再為其提供做市服務,僅剩3家做市商在堅守。
自7月份出現首家做市商主動退出為新三板企業做市,迄今已有19家做市商主動請辭,而“逃兵”陣營仍在加速擴大。有做市商透露:“我們正在排查不看好的股票,退出為其做市,既是為了降低風險,也是為了節約彈藥給好企業做市。”
據統計,“被拋棄”的企業已經多達28家。遭遇“退單”的熱門股是楓盛陽,有8家做市商陸續宣布不再為其提供做市服務,僅剩3家做市商仍拿著這個燙手山芋。
事實上,在能統計到的公開數據之外,還有不少做市商雖然沒有宣布退出做市,但也在悄悄“出貨”。主要途徑仍然是二級市場交易,“有買家出價,只要不虧太多,我們就會出手。”在近期不少新三板活動上,“做市商如何去庫存”已然成為隱晦卻熱門的話題。
“主動退出做市”口徑相似
今年以來,隨著新三板企業申請IPO、被上市公司并購、主動退市等案例的顯著增加,出于企業方需求,一些做市商不得不退出做市。而在此類案例下,券商(尤其是國有企業)所持股份,甚至成為私募、投資機構眼中的“香餑餑”。另一方面,一些企業選擇將股票交易方式由“做市”轉為“協議”,這也導致了部分做市商的退出。
上述“被動退出做市”的情形已有時日,然而“主動退出做市”的情況卻始于今年7月。7月14日,國海證券宣布退出為楓盛陽提供做市報價服務,此后相繼共有8家做市商宣布退出,如今只留下上海證券、九州證券、聯訊證券三家券商仍在堅守楓盛陽的做市戰場。
據統計,截至11月17日,至少28家企業遭遇做市商退出。此類“主動退出”案例在公告表述上都極為相似:“經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同意,自某年某月某日起,我司將退出為某某公司股票提供做市報價服務。”公告中并不會提及退出做市的原因。而在“被動退出做市”的案例,做市商常常會提及“因公司IPO”、“被并購”、“擬做市轉協議”、“經友好協商”等字眼。
做市商可以主動終止從事做市業務。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做市商做市業務管理規定(試行)》第十八條規定:“做市商主動終止從事做市業務的,應當向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提出申請。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同意其終止從事做市業務的,自受理之日起10個轉讓日內書面通知該做市商并公告。”不過,該條并沒有詳細說明,做市商是否可以主動退出為某個企業做市,以及退出后其庫存股將如何處理。
對此,有接近股轉系統的人士透露:“做市商退出為企業做市,屬于市場化行為,不存在政策上的限制。就像離婚市場化一樣,做市制度一開始就是雙向選擇的思路,而這必然會帶來優劣分化。至于退出后的庫存股如何消化,這主要就看券商與企業協商了。”
東方證券“退單率”最高
盡管各家券商對退出做市的原因均保持沉默,但相關個股信息仍然透露出不少問題。
比如,僅僅當了4個月的做市商,國泰君安就宣布退出為衛東環保提供做市報價服務。在此之前,東方證券、興業證券已經相繼宣布退出,不過仍然有多達18家做市商堅守此股。據東財Choice數據顯示,這些做市商獲取庫存股的成本為2.5元/股,可是自今年5月20日之后,衛東環保的最高成交價再也沒有超過2.5元/股,目前其股價維持在1.5元/股左右。
5月10日,衛東環保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公司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立案調查。9月7日,公司公告稱,控股股東福建衛東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10月11日,主辦券商華福證券發布風險提示性公告,稱公司存在提前使用募集資金的問題。在此前后,東方證券、興業證券、國泰君安、中投證券相繼宣布退出為其做市。
上述現象并非個案。細查這28家公司,至少有21只股票都存在股價“飛流直下”、主辦券商作出各類風險警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被股轉系統警示等問題。
這28家公司中,有23家企業位于基礎層,5家企業位于創新層,目前尚未有企業出現所有做市商全部退出的情況。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也有約7家公司并未出現明顯的“黑天鵝”跡象。如創新層的九恒星,相繼有太平洋證券、東興證券宣布退出為其做市,然而從公告看,公司似乎并無異常。
與之相似的還有泰谷生物、天豐電源等兩家創新層企業。其中,泰谷生物正在推進1億元的定增計劃,而天豐電源則在近期宣布實際控制人計劃增持公司股份。
此外,融信租賃、恒瑞能源、遠大教科、福建國航等基礎層企業,亦未在公告中顯露出明顯的風險跡象。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上述提及的未出現明顯“黑天鵝”跡象的7家企業,其中4家企業都宣布東方證券退出為公司提供做市報價服務。而在另外21家存在風險跡象的企業中,東方證券的“退單率”也是最高的,其退出了6家企業的做市隊伍。
“退出”能否成為投資參考
做市商“退單”做市股,能否成為投資者辨別風險的一個標準?
多位市場參與者表示,此前并未關注到這一現象,今后會留意相關情形。一方面,券商有經驗較為豐富的投研力量支持,在前期調研和遴選股票方面具有優勢;另一方面,做市商在為相關企業提供做市服務期間,一般都會定期跟蹤、拜訪企業,因此或許對企業的運營狀況更加了解。
不過也有機構人士認為,不能簡單粗暴地以“做市商退出”來定義企業優劣,尤其是在退出理由不夠透明的情況下,容易影響其他投資者信心、錯傷好企業。因此,該人士建議,券商在退出為企業做市時,應當告知其退出的理由,為其他市場參與者提供決策參考。
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有做市商透露,正在拋售其不看好的股票,實現“去庫存”。拋售的方式主要就是通過二級市場交易,那么做市商將股票轉手給不知情的投資者,這里面是否涉及“利用信息優勢,損害投資者利益”的現象呢?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