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問題敏感度上升 河北多家藥企被停產
本期醫改話題升溫,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從8個方面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媒體認為提升民眾體驗是衡量醫改成效的重要標準。
中醫藥方面,11月23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中醫藥法》即將出臺,中藥材質量問題、中藥安全問題質疑聲音強烈,《中醫藥法》對中醫藥“特殊保護”也引起較大爭議。
【醫藥行業輿情熱點解讀】
1.環保問題敏感度升高 河北多家藥企被停產
11月,隨著華北地區霧霾肆虐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藥企環保輿情升溫。河北政府近期加大環境整治力度。近日,河北省政府連下兩道調度令,對省內主要污染城市和行業進行調控、整改和關停,石家莊市政府方面顯然也感受到了壓力,拿出“利劍斬污行動實施方案”。其中,包括石藥集團、神威藥業、以嶺藥業等藥企在內的上市藥企被下停產令。
輿論觀點:政府環保整治力度加大引業界不滿
《經濟參考報》指出,石家莊市環保執法部門晝夜不停開展執法檢查行動,對全市制藥、化工、包裝印刷、家具等行業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生產工序停產情況進行了督查。對于此次石家莊的“停產”政令,業界本身頗有微詞,表示政府的做法或失智慧?!蹲C券時報》在采訪中發現,對于藥企是否是霧霾源頭的問題,部分企業回應頗有一些委屈的意味,例如以嶺藥業表示,公司上市后融資進行現代化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建設,已經將先進的環保設備應用到生產管理過程中,此次卻還是被要求停產。
輿情點評:企業釋放積極信號緩解擔憂情緒 藥企污染問題仍待解
面對擔憂,以嶺藥業、華北制藥、神威藥業等藥企表示主要產品有一定備貨,年底前,相關產品市場供貨預計仍然充足;此外,少部分企業還表示,“有關生產預期2016年11月底前恢復。”企業回應了財經媒體對市場供應、企業業績影響等問題的質疑,釋放積極信號,起到了緩解輿情壓力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藥企污染環境問題尚未解決,事件對藥企的負面影響仍未完全消除。藥企環保問題是本次負面事件爆發的根源,回應中企業普遍缺乏因環境問題而被限制生產的原因和應對措施。少數藥企在接受采訪時提及新建的工廠已經對生產技術革新,企業已經盡力降低排放、并致力于不斷地技術革新,促進醫藥工業環保生產。藥企對生產環保問題表態總體較少,輿論核心訴求暫未得到回應,輿情隱患尚未根除,仍有進一步發酵的可能。
在環境保護話題高度敏感的整體輿情環境下,藥企環保輿情不斷升溫。隨著冬季來臨,華北地區霧霾現象再次受到密切關注,11月25日,環保部公布了2016年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地方整改典型案例,其中呼倫貝爾市整改北方藥業公司環境污染問題也引起了較大的輿論風波,北方藥業連續被實施行政處罰29次卻仍未徹底整改排放異味擾民問題。此類事件在輿論場中持續升溫,警示醫藥工業環保監管面臨更嚴格的監管趨勢。革新生產經營方式,將環境保護問題真正融入發展理念中,才能真正消除環保輿情風險。
2.推廣醫改經驗意見發布 民眾體驗提升成為衡量醫改發展成效關鍵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從8個方面運用典型經驗,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
輿論觀點:取消藥品加成需防止醫療費用劇增
《意見》發布后,政策解讀、醫改問題分析類報道占據主流,其中在破除醫藥養醫方面,所有公立醫院被要求取消藥品加成引起熱議。《光明日報》認為如果只是將取消的藥品收入轉換成醫療服務收費,雖然降低了藥品價格,但從患者醫療付費更高的角度來看,相當于“左手減右手加”?!侗本┣嗄陥蟆芬渤窒嗨朴^點,認為取消藥品加成,應防范醫療費用“按下葫蘆浮起瓢”以及過度醫療,配套政策和措施共同促進醫藥分離,讓百姓從中真正獲利?!督洕鷧⒖紙蟆芬仓赋觯∠幤芳映尚枰乐?ldquo;拆東墻補西墻”。
輿情點評:統籌兼顧各方利益 切實提升看病就醫體驗
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地醫患關系緊張事件多次引起軒然大波,三甲醫院號販子現象禁而不絕,醫療改革牽動各方神經,公眾期待醫療改革能根治這些問題。然而,由于醫療改革牽涉各方利益格局調整,改革進程困難重重、歷時較長。此前,重慶“最短命醫改”上演引起輿論風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統籌兼顧各方利益對醫療改革成功具有重要意義。
從本次《意見》的輿情傳播可以看出,媒體對醫療費用實際支出沒有下降的焦慮、擔憂情緒較重,醫改縱深發展亟需讓群眾切實從中獲利,讓民眾感受到改革所帶來的好處,只有民眾看病就醫便捷度提高、總體醫療支出下降才意味著醫療改革取得成功。
3.《中醫藥法》即將出臺 中醫藥受“特殊保護”掀爭議
11月23日,在“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平行論壇:中醫藥發展”上,中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中醫藥法》即將出臺”?!吨嗅t藥法》也將成為我國起草的第一部關于中醫藥的國家法律。
輿論觀點:標準難界定導致立法進程緩慢
《中醫藥法》從1983年首次提出到2015年草案出臺提交全國人大審議再到今年即將出臺,經歷時間漫長,過程曲折復雜,之所以遲遲不落地,《中國經營報》指出是因為學術研究、政策落實不力以及外部爭議等問題。《21世紀經濟新聞》指出,具體到中醫藥服務與中藥產業發展,《中醫藥法》仍以促進規范化為主調。受媒體采訪的行業人士表示,中醫藥標準問題難界定,是《中醫藥法》落地進程產生較大阻力的主要因素。中國衛生法學會秘書長吳崇其認為,中醫沒有診斷標準、中醫沒有死亡標準這兩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沒有標準,中醫藥立法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內容,也就無從保護中醫藥的合法權益。
《中醫藥法》再次在自媒體中掀起激烈地討論。網民支持和反對的聲音均很強烈,兩種態度對立的局勢凸顯。支持的一方表示中醫藥終于可以規范發展了,并表示中醫藥產業面臨光明前景。反對的一方則調侃表示“中醫藥可以光明正大的騙人了”。此外,中醫藥的安全性問題被提及較多,網民表示中藥制劑的安全性無法保障,對中藥表示不信任。此外,還有網民認為不應給予中醫藥特殊保護,無論中醫、西醫都應該依靠實際療效生存和發展:“還有西醫法嗎?藏醫藥法?蒙醫藥法?”
輿情點評:釋疑解惑 及時對關鍵問題輿論疏導
《中醫藥法》出臺、落地備受輿論期待,輿論聚焦中醫藥安全性、質量、標準等問題。由于近年來中藥材質量問題頻現、中成藥不良反應等引起社會關注,此次《中醫藥法》即將出臺,中醫藥獲得“特殊保護”引起意見劇烈摩擦,不少人認為《中醫藥法》給予中醫藥特殊保護實際上不利于其生存和發展。相關部門需進一步加強對《中醫藥法》的出臺的目的、背景等基本問題釋疑解惑,尤其針對網民質疑較為集中的中醫藥安全性問題,向公眾闡明《中醫藥法》對中醫藥產業良性發展、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公眾理性認識《中醫藥法》出臺對加強中醫藥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下一篇:冬季,男要暖背女要暖腳
- 上一篇:疤痕兒童義診篩查活動舉辦 近500名疤痕兒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