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染坊碑:我國最早的水質保護法令
發布日期:2016-12-04 瀏覽次數:675
核心提示:虎丘是蘇州著名的名勝古跡,不僅有春秋時期吳王的遺跡,而且風景獨特。史書上贊為絕巖縱壑,茂林深篁,為江左丘壑之表,素有吳中
虎丘是蘇州著名的名勝古跡,不僅有春秋時期吳王的遺跡,而且風景獨特。史書上贊為“絕巖縱壑,茂林深篁,為江左丘壑之表”,素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北宋著名文學家更是對虎丘情有獨鐘,曾感慨道: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而對于我們從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人而言,不知道虎丘“乃憾事也”。因為在虎丘山門口右側墻壁上鑲嵌的《奉憲勒石永禁虎丘染坊碑》,是我國最早的地方水質保護法令,比英國1833年頒布的《水質污染控制法》早96年,比美國1899年頒布的《河川港灣法》早了162年。此碑高1.55米,寬0.73米,碑文34行,共計1400多字,立于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雖然碑石多有破裂,碑面局部剝蝕,部分字跡也已模糊難辨,但尚能看出蘇州府當時頒布對虎丘染坊污染水質管理的概況。
明清時期,蘇州的紡織業極為發達,正可謂城東半城,萬戶機聲。國家便在此設立蘇州織造署,《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在蘇州織造任職。當時染坊的分工已經很明確,有藍坊、黑坊、紅坊、雜色坊和漂洗坊等。染坊沿著白居易主持開挖的七里山塘,集中在“最是一二等風流富貴之地”的閶門至虎丘一帶。
那時,染坊大多采用植物染料,如染紅色采用的是紅花、茜草等;染青色采用馬藍、烏藍等。此外,還要添加明礬等化學物質以及銅、鉻等金屬,浸染時就會有渣滓和有毒有害物質排出,于是出現了“滿河青紅墨紫”的景象。由于虎丘地區河道曲折較淺,常常導致“漸致糾壅河濱,流害匪淺”,水質惡化,氣味嗆鼻,各村居民無不抱憤興嗟。于是120戶地方人士聯名信訪,要求遷移染坊。
蘇州府會同下轄的元和、長沙、吳縣三縣實地查看,覺得周邊染坊確實污染了當地環境。遂頒布禁令:勒石永禁虎丘開設染坊,所有染作器物,遷移他處開張……如敢故違,定行提究。
令行禁止后,虎丘又恢復了青山綠水。有詩為證:七里山塘春水軟,一聲柔櫓一銷魂。
- 下一篇:俄海岸出現神秘雪球堆
- 上一篇:梁柱之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