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北大人民醫院院長姜保國:打造中國式創傷救治體系
我國每年七八十萬人死于創傷
《生命時報》:恭喜姜院長榮獲顧氏和平獎,請您分享一下獲獎體會。
姜保國:為提高我國創傷救治效率、挽救傷者生命,十年來,我和團隊在全國各地奔波,研究、推廣中國創傷救治體系,逐漸得到國際醫學界的認可。獲獎無疑帶來了驚喜,但更讓人高興的是,顧氏和平獎關注到我們,體現了我國國力的強大和醫藥衛生改革的進步。
《生命時報》:您從博士起一直從事周圍神經損傷和修復的研究,如今為何致力于創傷救治體系的建設?
姜保國: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創傷是45歲以下人群第一死因,全球每年超過500萬人死于創傷。在我國,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創傷發生率明顯增加,每年6200萬人因創傷就醫,70萬~80 萬人因創傷致死,但我國整體創傷救治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高效、規范的創傷救治體系亟需建立。
《生命時報》:我國目前創傷救治體系存在哪些問題?
姜保國:2006年5月,北京大學交通醫學中心成立,啟動了一系列有關創傷救治的研究。中心多次派研究人員赴天津濱海新區、河北唐山、廣西柳州等地實地調研,發現我國創傷救治存在諸多問題:一是院前急救時間過長;二是現場救治人員缺乏規范培訓;三是院前與醫院之間缺乏信息交換;四是綜合醫院分科過細,缺乏創傷救治團隊;五是救治現場和救治醫院缺乏科學的救治流程。種種原因導致我國嚴重創傷救治水平較低,死亡率、致殘率均遠高于發達國家。
創傷救治的中國模式什么樣
《生命時報》:您主導建立的中國創傷救治體系是怎樣一個模式,收效如何?
姜保國:針對我國院前急救和醫院之間存在的溝通問題,我們研發了“院前院內信息預警聯動系統”,形成了院前急救與救治醫院、救治醫院急診與專科之間的信息連接通道,使整體救治時間由平均的87.52分鐘降至40.76分鐘,同比縮短了53.43%。
我們還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以綜合醫院為核心的閉環式區域性創傷救治體系”,即以一個政府主轄區(100~300萬人口)作為體系建設的區域單位,協調院前和院內救治聯絡;以當地一家大型三級醫院為創傷救治中心,以區域內五六家二級醫院為創傷救治點,形成閉環式區域性創傷分撿、轉運救治流程,最短時間內將患者轉運至相應醫院。
同時我們提出,在綜合醫院組建由創傷骨科、神經外科、麻醉科、重癥監護科等多學科醫生組成的創傷救治團隊,實現院前、院內急診及創傷救治團隊快速反應,將院內急診等待救治時間從平均17.53分鐘縮短至0~5分鐘。這一體系符合我國國情,在實踐中已得到了認可,典型的例子是,天津濱海新區、廣西柳州爆炸時,體系建立讓兩起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和救治過程非常流暢。
《生命時報》:請您介紹一下發達國家創傷救治體系什么樣?為什么說“以綜合醫院為核心的閉環式區域性創傷救治體系”適合中國國情?
姜保國:我們團隊幾乎走遍了全球最好的創傷救治中心,了解他們的工作模式。目前,歐美發達國家創傷救治體系多以獨立創傷救治中心為基礎,創傷救治中心分為三級,不同級別匹配相應的人員、設施,根據患者傷情實行嚴格的轉運管理,保證搶救資源合理分配。這套模式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建立幾十年了,他們做得的確很好,但卻不適用我國當下國情。因為,我國各城市均未建立獨立的創傷救治中心,如學習歐美發達國家建立三級模式,短時間內很難有所改善,資金、人才都是難點。好在這些年來,我國三級綜合醫院發展得很好,每家醫院都有潛在的救治團隊,經反復論證,我們決定利用好三級和二級醫院醫療資源,建立符合當前國情的創傷救治二級模式。之所以沒有納入基層一級醫療機構,是考慮到其救治能力有限。
希望最先惠及基層
《生命時報》:這套創傷救治模式目前推廣得如何?
姜保國:這套創傷救治體系目前已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26個城市和地區實施,涉及124家三級和二級醫院,輻射人口約為7231 萬人。在規范實施區域內,院前救治時間平均縮短53%,嚴重創傷院內死亡率平均下降約40%,我們今后還會在更多城市和地區推廣和實施。另外,一些發展中國家,比如菲律賓、柬埔寨等已對這套體系拋出橄欖枝。過去我們都在學習國外理念,現在有個模式可以輸出,不正是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嗎?
《生命時報》:推廣這套創傷救治模式是否存在難點?
姜保國:從技術上講沒有難點,難點在于政府接受與否,因為建立這套體系需要政府牽頭,針對交通、醫療等部門做些干預工作。作為醫生,我們急切地希望將有效的科研成果推廣給社會,任何一級政府只要認可、想做,我們就會一幫到底。2017年,我們希望和100個縣簽約,一是這些區域比較容易建立這套模式;二是我們希望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先讓基層、偏遠百姓受益。
《生命時報》:2016年,您開始擔任北大人民醫院院長,此前您在該院從事了近20年的管理工作,作為新任院長,您想如何發展這家百年老院?
姜保國:自從當了院長以來,我這一年的手術量減少了很多,幾乎不到20臺,我深知自己的核心使命不再是一名外科大夫,而是一家醫院的院長,需要在管理工作上投入大部分的精力。對于北大人民醫院未來5年的發展方向,我自己做了一些思考,可概括為“一二三工程”,即以發展為中心,堅持“醫療質量和規模”和“醫療技術的創新和投入”兩個基本點,執行“空間、學科、人才”三個戰略。
當前,公立醫院發展面臨來自政策、醫改方面的諸多瓶頸,我們必須積極面對、努力學習,保持醫院好的發展勢頭。空間上,我們既要按照政府要求,限制主院床位發展,也要適度擴展空間;學科上,要在優先發展重點學科的同時,扶持能量較高、有新發展的學科,鼓勵所有學科向前發展,夯實學科基礎;人才上,積極培養未來的學科帶頭人,每年送醫生去國際上最好的機構學習,并將學習成果及時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