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指標折射制造業企穩 防風險、調樓市有利資本回流實體經濟
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制造業投資回升。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8%,與10月持平。其中,制造業投資回升5.6個百分點至8.4%。11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上漲1.5%,同比上漲3.3%。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央廣網記者表示,除PMI外,制造業投資增速的好轉以及部分原材料價格的回升也說明制造業在企穩。趙錫軍指出,2017年制造業有望延續2016年的良好走勢,增強中國經濟向好發展的底氣。
“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始終是一國經濟發展并走向強盛的基礎。”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指出。作為實體經濟的核心,制造業的企穩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實體經濟向好的態勢。
振興實體經濟,在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成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四大重點工作之一。這也意味著實體經濟所面臨的資金“脫實向虛”、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將得到更高度的重視,實體經濟將面臨更多的發展機遇。
防風險、調樓市有利資本回流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介紹,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利潤率為5%—6%,而金融行業凈資產收益率在15%以上,房地產行業利潤率也是兩位數。
“實體經濟融資難與銀行的選擇有關,銀行更愿意選擇資金使用效率高、風險低的對象。銀行不選擇實體經濟,是市場引導的客觀結果,實體經濟處于轉型的過程中,面臨的風險比較多,資金的回報率相對較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告訴央廣網記者。
制造業轉型升級離不開投資帶動,吸引資本回流至制造業也更為緊迫。在此背景下,扭轉資金“脫實入虛”的局面,把服務于實體經濟作為金融業的發展目標,形成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發展的格局,越來越成為一種共識。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宏觀調控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在房地產市場調控、金融風險控制和互聯網金融整治的背景下,實體經濟越來越成為銀行關注的對象,實體經濟融資難的現象會得到緩解。”張立群向央廣網記者表示。
趙錫軍指出,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制定的政策環境下,虛擬領域里運行的資金和資源能夠更合理更有效地被引導至實體經濟中。“我們正在做這個工作,2016年我們做了,2017年力度可能更大。”趙錫軍說。
央行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11月份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8463億元,10月份對實體經濟發放人民幣貸款增加6010億。2016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3.47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0萬億元,同比多增1萬億元。專家表示,過去一年實體經濟形勢已經出現好轉的局面。2017年,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攻堅”邁向“深化”,在金融市場更加規范有序的環境下,這一數值更值得期待。
樹品牌、講質量避免粗放增長
“振興實體經濟,一方面要避免虛擬經濟泡沫的膨脹,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經濟增長回到過去粗放增長的軌道。”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說。實體經濟要發展要振興,外部的政策環境固然重要,但是對于作為經營主體的企業而言,解決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依舊是重中之重。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前11月消費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20984.4億元,消費品工業虧損企業達17456戶,同比增長4.5%,消費品工業實現利潤總額21082.9億元,同比增長6.8%,增幅比全部工業低2.7個百分點。
消費品工業產業規模巨大而有效供給不足,構成了長期困擾制造業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中國制造2025》把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作為基本方針。這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密結合,突出了質量和效益對于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加強品牌建設,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振興實體經濟不僅要關注產量,更要關注質量、標準、品牌、技術。
趙錫軍告訴央廣網記者,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散,科技創新逐漸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勞動密集型產業將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制造業正處于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中,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強調競爭力和質量問題,在技術創新等方面占據優勢的大型企業將發揮主導作用。此外,制造業企業應當樹立品牌意識。
由于上下一致的重視,我國的創新之路也逐步邁開。國家統計局測算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創新指數上升至171.5 提高8.4% 。2015年中國創新指數為171.5(以2005年為100),比上年增長8.4%,增速創十年來新高。結果顯示,2015年我國創新環境持續優化,創新投入力度穩步加大,創新產出能力大幅提升,創新成效進一步增強。
同時,由于創新成果不能得到有效保護,重新投入回收風險加大,企業不愿意投入資金進行原創性研發,指望依靠模仿維持生存,也導致了惡性循環。在品牌建設和質量提升的過程中,要讓真正扎實鉆研技術、努力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制造業企業得到回報,缺少不了法律制度層面的保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抓緊編纂民法典,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
張立群也表示在振興實體經濟過程中,完善產權保護制度非常關鍵,這其中包括社會征信體系、產品金融代碼等,這也將使得責任追究機制更加健全。對于產權的保護,尤其是知識產權的保護,能夠有效激發企業的創新意愿,而責任追究體系的建設也會對實體經濟樹立品牌,打造“百年老店”起到督促作用。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