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供給側改革 讓做實業有前途且有“錢途”
制圖:張芳曼
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在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成為明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四大重點工作之一。
“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始終是一國經濟發展并走向強盛的基礎。”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指出。2015年5月《中國制造2025》印發,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第一次從國家戰略層面描繪了建設制造強國“三步走”戰略愿景。這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全社會重視實體經濟、重視制造業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避免重回粗放型增長老路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應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主動選擇,也是破解制造業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制造強國建設的必由之路。”苗圩指出,扎實推進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突出4個重點。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把增強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技術、管理、制度、商業模式全面創新,加快推動工業發展由要素、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增強制造業內生增長動力。
二是堅持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營造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發展環境。
三是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在化解過剩產能、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同時,加快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提供新產品新服務,突破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
四是把握好要素供給結構、質量與產業結構升級的對應關系,減少壁壘,優化服務,由傾斜式結構政策為主向支持關鍵環節的功能性政策為主轉變。
“振興實體經濟,一方面要避免虛擬經濟泡沫的膨脹,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經濟增長回到過去粗放增長的軌道。”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說,振興實體經濟,并不是簡單地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實現規模擴張以推動經濟增長,而是要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密結合,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而不是數量和速度。
“以結構深度調整、振興實體經濟為主線,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突出抓好七項任務。”苗圩介紹,一是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二是幫扶困難行業脫困發展;三是促進消費升級擴容;四是補齊工業供給體系短板;五是實施制造業升級改造重大工程;六是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七是持續深化改革、創新管理。
要智能制造,也要接地氣的高質量產品和服務
“2015年,工信部確定了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實施以來,這些項目的平均生產效率提高了38%,能源利用率提升了9.5%,研制周期比過去縮短了35%。”苗圩介紹,2016年工信部又啟動了63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109個項目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也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一年多來,《中國制造2025》規劃體系制定完畢,重點領域的技術創新路線圖、時間表以及分省市指南相繼發布;浙江寧波、廣東珠江西岸六市一區、江蘇蘇南五市先后開展了試點示范。基于互聯網的大型制造企業“雙創”平臺和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第三方“雙創”服務平臺,也在積極培育網絡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網絡化生產新模式。
除了高大上的智能制造,著力解決我國制造業尤其是消費品工業產業規模巨大而有效供給不足、制造能力較強而創新能力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同樣是振興制造業的重要一環。
“目前,國產消費品中,有100多種產品產量居全球首位,家電、制鞋、棉紡、化纖、服裝等產能占全球50%以上,輕工、紡織出口占全球3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消費品制造、消費和出口大國。但是,我們的品種結構、品質質量、品牌培育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說,近年來,國人海外搶購馬桶蓋、電飯煲,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中國制造,這一方面反映出我國消費品工業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難以適應消費升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們并沒有輸在制造能力上,而是輸在了品質、品種、品牌上。
為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未來5年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專項行動的目標和路線圖。
“企業應深度挖掘用戶需求,適應和引領消費升級趨勢,推動中國制造中高端突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認為,企業要在產品開發、外觀設計、產品包裝、市場營銷等方面加強創新,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積極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豐富和細化消費品種類,政府也應該在推進國內消費品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上有所作為。
扭轉資本脫實入虛,須調整行業報酬結構性失衡
今年前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6%。但受產業間利潤分配不均衡、投資回報率長期偏低等因素影響,前11月制造業投資僅增長3.6%,同比大幅回落4.8個百分點。
“制造業轉型升級離不開投資帶動,投資不振不僅影響當前工業穩增長、調結構,也會影響未來供給,不利于提升產業競爭力和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苗圩指出,振興實體經濟,要不斷強化支持制造業發展。
一方面,繼續推動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去產能工作,提高部分行業、企業利潤率,吸引資本回流制造業;另一方面,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少審批環節,降低各類中介評估費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推動企業眼睛向內降本增效。此外,還要優化市場營商環境,加大假冒偽劣產品打擊力度,在市場準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創造條件,使中小微企業更好參與市場公平競爭。
“徹底扭轉資本脫實入虛,還要著手調整行業報酬結構性失衡問題。”趙昌文指出,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利潤率5%—6%,而金融行業凈資產收益率在15%以上,房地產行業利潤率也是兩位數。行業報酬結構失衡產生虹吸效應,致使各種創新要素、生產要素逃出實體經濟,進入金融、房地產領域。這不僅動搖了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還削弱了“基業長青、追求卓越”的企業家精神。通過降成本、提品質、優化市場環境等綜合手段,把實體經濟的盈利能力和吸引力提上去,要讓做實業有前途、有錢賺。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
- “百億”夢碎后,洽洽食品如何走出增長困局?
- 深入理解多重共線性: 基本原理、影響、檢驗與修正策略
- 啤酒、白酒賽道競爭加劇,華潤啤酒難尋第二增長曲線
- 國家稅務總局:1-9月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減稅降費退稅超2萬億元
- 不用開股票賬戶!A500指數ETF聯接基金助力場外一鍵布局A股核心!
- A股回購熱潮繼續,A500ETF(159339)翻紅,四川長虹、聞泰科技漲停丨ETF觀察
- 風電混塔滲透率今年將達60%,整機商或成行業主導
- 中鹽集團成員企業,復合肥龍頭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美股漲勢擴大至非科技股,但財報季將有不同答案?
- 蘭州銀行前三季度“增利不增收”,資產質量又現波動,不良率增至1.83%達三年來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