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 為大氣治理支招
去年12月以來,京津冀地區頻發的重污染天氣,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公眾尤其關心大氣污染的成因到底是什么?根治大氣污染,哪些措施最為有效?1月17日—18日,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顧問組5名院士和總體專家組25名專家,以及全國各地大氣領域各研究方向的專家代表齊聚北京,參加由環保部召集的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及趨勢分析學術研討會。
采暖季排放強度遠高于非采暖季,工業排放仍是第一大戶
與會專家認為,“大氣十條”的發布與實施,推動我國大氣污染控制思路從“總量控制”過渡到“質量控制”,并進一步促進我國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快速下降。2005—2010年間,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12.8%。2013—2015年間,據相關研究估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除揮發性有機物以外,均呈現快速下降趨勢。
京津冀地區的排放強度,遠高于全國其他地區。采暖季排放強度遠高于非采暖季,京津冀地區采暖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約30%。
目前,工業排放是我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次PM2.5及揮發性有機物的第一大排放源,民用排放是一次PM2.5的重要排放源,交通源是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重要排放源。因此,在未來排放控制中,需強化非電行業(鋼鐵、水泥和玻璃行業)提標改造、燃煤鍋爐整治、民用散煤清潔利用、黃標車及老舊車輛淘汰、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能源加工儲運行業)等治理措施,實現多種污染物排放量同步下降。
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加劇了重污染形成
關于大氣污染的成因,與會專家認為,大氣本身具有自凈能力,在排放總量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大氣擴散作用可以使大氣污染物稀釋和消散,大氣氧化作用可以將大氣成分有效地降解并清除。之所以能夠累積到形成大氣污染的程度,主要原因是三個方面,即污染物一次排放、二次轉化以及氣象條件。
污染物排放是大氣污染形成的內因。我國當前面臨的主要大氣污染問題,是以PM2.5和臭氧為代表的大氣復合污染問題,大氣中多種污染物都以很高的濃度水平存在。造成這一現象的關鍵驅動力,是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快速的經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中,顆粒物(PM)、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等的排放大幅增加,而且高密度地集中在城市為中心的區域,這也是我國重點城市群大氣污染頻發的根源。每到冬季,居民采暖的剛需,又導致排放量顯著增加。
PM2.5來源復雜,其化學成分既來自于直接排放,也來自于二次轉化。搞清楚復雜化學反應在大氣重污染形成中起到怎樣的作用,對于重污染的預報預警、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方案的制定都是十分關鍵的。
氣象條件是大氣污染形成的外因。不利的氣象條件,比如靜穩、小風、高濕以及逆溫等,會在排放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導致更加嚴重的大氣污染。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使大氣層結更加穩定,加劇了重污染形成。
污染防治須抓住煤炭、結構、交通、科研四方面
目前,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全球仍居于高位,仍須較大幅度實施減排。同時,揮發性有機物、氨等排放尚需加大力度實施高效減排。要真正實現科學治污、精準治霾,就必須在準確預判氣象條件變化的基礎上,規劃和設計大氣污染防控的方案,包括精細準確的重污染應對措施。
具體而言,與會專家認為應加強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構建清潔煤供應體系,進一步推動煤炭高效清潔集中利用。有效控制煤炭消費規模,從調整終端能源結構入手,加強散煤治理。2030年,京津冀煤炭集約化利用提高到90%以上,力爭京津冀2030年煤炭比重降至40%以下,農村散煤削減50%以上。
二是結構減排和工程減排結合,推進工業煙氣污染深度治理和超低排放控制。進一步優化主要耗能行業能源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2020年基本淘汰鋼鐵、電力、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的落后產能;全面實施火電行業超低排放控制工程。非電行業全面實現污染達標排放,擇機提出特殊排放限值;推動鋼鐵、平板玻璃、水泥等行業全過程節能和煙氣治理工程。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較2015年削減50%以上。
三是全面實施軌道和公交都市戰略,重塑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在城市化進程中重塑節能減排、安全快捷的公共交通體系,鼓勵綠色可持續的出行模式。構建 “車—油—路”一體化的移動源排放污染綜合控制體系,重點開展道路柴油車、工程機械、船舶等關鍵柴油機領域的清潔化專項工程,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率先實施“清潔柴油機行動計劃”。
四是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相關科學研究,建立大氣污染防治的系統科技支撐體系。將大氣污染防治作為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任務,盡快率先啟動京津冀環境綜合整治重大工程的大氣防治部分,深入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點研發趨勢預判、精細化防治方案、治理措施成本效益評估等關鍵技術,構建區域空氣質量精準調控的一體化技術體系。
- 下一篇:農村污水,不能放任自流
- 上一篇:日本的藍天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