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退出萬科后仍急需完善制度


接著另外幾個大股東都發出聲音。恒大向深圳市委、市政府方面遞交書面報告,宣稱從大局出發,作出五點表態:“不再增持萬科;不做萬科控股股東;可將所持股份轉讓予深圳地鐵;也愿遵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安排,暫時持有萬科股份;后續堅決聽從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全力支持各種萬科重組方案。”
第一大股東的寶能系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是早在萬科宣布引入深鐵重組預案終止之前,“寶能系”即已開始謀求退出方案。特別是這次華潤集團全身退出后,曲終人散,大勢已去。雖然姚老板是第一大股東,但還是獨木難支,進退騎虎難下之境地。
有評論認為,萬科管理層特別是王石笑到最后,取得全勝。不過,筆者認為,華潤退出萬科是一個多贏局面。首先,萬科股權爭奪戰走向終點,有利于世界500強企業萬科的發展。誰也不想將一個好端端的萬科毀于一旦吧。
從華潤來說,作為央企持股萬科不十分合適,特別是參與到萬科股權爭奪戰中更加不妥。央企改革的思路是管企業與管資本分離。央企的國有資本投資運作將有專門的投資公司專業化管理經營。華潤集團作為央企利用國有資本直接投資另一家股權分散的企業不符合央企改革方向。華潤退出萬科是明智的選擇。同時,華潤退出萬科的股價基本處在最高位。央企資產不僅沒有損失而且賺得盆滿缽滿。這將為未來國資運作貢獻一大筆資本。這就是說,從經營投資角度看,華潤退出萬科股權,賣在了最高價,是絕對劃算的買賣。
從萬科整個股權爭奪戰看,華潤退出萬科釋放的信號非常明確,那就是不能再“胡鬧”下去,不能因為股權爭奪戰毀了萬科,影響了萬科的經營。這一點筆者完全贊同。無論市場的,還是行政權力手段,只要能夠平息無端的爭奪股權,進而影響到萬科的經營發展,就達到了目的了。而且目的是一樣的。在萬科股權爭奪戰處在僵持階段,采取行政監管手段,快刀斬斷麻是完全必要的。這給其他大股東的明確信號是,股權爭奪的大戲收場吧,讓萬科恢復正常經營發展吧。何去何從,其他大股東自己掂量吧。不過,萬科事件盡快解決結束的方向是不可逆轉的。
萬科股權爭奪戰雖接近曲終人散,但帶給各方的思考一串串。首先,必須完善制度,保護股權較為分散的上市公司。譬如,要明確投資的目的何在?是謀取控股權,還是僅僅為財物回報投資。必須要有制度性安排。這樣對投資人與上市公司以及監管部門監管都有好處。另外,將來國有資本經營投資時,一般應該規定為財物回報投資,不謀求股權以及控股地位。這也需要有制度性規定,并有契約合同保證。
其次,這次行政權力介入雖然是必要的,但畢竟是萬不得已,不是最佳選擇。對市場化程度高的資本市場帶來小小影響是存在的。今后在制度完善后,還是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比較好。
最后,萬科股權爭奪戰落幕時也要注意平穩過渡。華潤集團全身而退后,如果恒大、寶能系、安邦系都在二級市場退出,必將導致萬科股價大波動,這將嚴重損害股東利益,導致萬科發生一定資金鏈條風險。
總之,華潤退出萬科不存在誰贏誰輸的問題,而是一個多贏之舉。(作者 經濟學家、著名財經金融評論家 余豐慧)
- 下一篇:國人吃主食錯誤不少
- 上一篇:機構數據顯示去年中企對歐美投資額大增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
- “百億”夢碎后,洽洽食品如何走出增長困局?
- 深入理解多重共線性: 基本原理、影響、檢驗與修正策略
- 啤酒、白酒賽道競爭加劇,華潤啤酒難尋第二增長曲線
- 國家稅務總局:1-9月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減稅降費退稅超2萬億元
- 不用開股票賬戶!A500指數ETF聯接基金助力場外一鍵布局A股核心!
- A股回購熱潮繼續,A500ETF(159339)翻紅,四川長虹、聞泰科技漲停丨ETF觀察
- 美股漲勢擴大至非科技股,但財報季將有不同答案?
- 風電混塔滲透率今年將達60%,整機商或成行業主導
- 中鹽集團成員企業,復合肥龍頭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蘭州銀行前三季度“增利不增收”,資產質量又現波動,不良率增至1.83%達三年來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