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民主是解藥?
近100年前的五四運動請來了兩位先生:德先生和賽先生,即民主和科學,它們構成了不朽的五四精神。當前,我們特別要重視民主與科學的一個重大使命:有效化解環境群體性事件。
首先,高揚民主旗幟是解決環境群體性事件的關鍵。近幾年出現的一系列環境群體性事件,究其根源,都存在一個缺乏生態民主的問題。在生態環境領域中的民主發展,是徹底化解環境群體性事件的關鍵。
如四川鉬銅項目的群體性事件,直接導火于對項目落腳點周邊村民項目知情權、參與權的嚴重侵害。與這一項目僅有百米之隔的什邡市漁江新村的村民,直到項目奠基當天才知道其存在。于是民眾的反應就是“不了解,不清楚,不支持項目”,阻止性的群體行動就此而起。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有些民眾由于缺乏相應的民主意識、民主精神,往往表現出偏狹的心態、偏激的行為,不寬容、不妥協,沒有協商的余地。于是,在遇到生態環境問題時,只要與自己的意見利益不合,動輒喊出偏激的口號、做出過激的行為,甚至出現打砸搶行為;還有些民眾缺乏健全的民主權利意識,包括健全的義務觀,包含尊重多數決定的規則意識,往往只從個人一己私利出發,對于那些體現最大公約數的、有利于整體公共利益的生態環境項目,竭力阻止、抗拒破壞,最終釀成群體性事件。
其次,高揚科學旗幟是解決環境群體性事件的基礎。近些年來,不斷出現的環境群體性事件背后,往往有與科學相違背的蒙昧或愚昧的影子在活躍。
對于政府和企業來說,許多引發環境群體性事件的工業類項目往往存在著違背科學規律的地方,諸如規劃、環評、生產、排放、監管等各環節,沒有嚴格按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相關的要求、規范、標準、程序來進行,存在大量違規行為,導致污染物排放嚴重超過環境容量,從而帶來一系列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和人身健康的惡劣后果,甚至出現癌癥村等現象,最終引發群體性事件。
對于公眾來說,一些人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學知識和理性精神,很容易在環境問題上形成一些認識盲區和誤區,由無知走向盲目排斥,甚至野蠻反對。就在全國各地發生的諸多公眾反對PX項目、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等環境群體性事件而言,背后原因雖然不少,許多行為也具有合理性,但毫無疑問,當地公眾科學素養的欠缺是激化成群體性事件的一個主要原因。由于缺乏相應的科學知識、理性精神,便形成凡是上化工項目都無條件反對的心態,其中很多人又是因為無知,缺乏獨立判斷、盲目從眾而卷入的。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原本是必須的、有益于整體經濟、民生的工程就只有被迫停止甚至“永遠”下馬。
四川省什邡市因鉬銅項目引起群體性事件后,當地政府向公眾發布了公開信,其中有“冷靜——是我們幸福的需要”的主題口號。然而,怎樣才能冷靜?毫無疑問,一種真正冷靜的心理、態度和行為,只能在民主與科學中獲得,民主與科學是走向冷靜的必由之路。
冷靜不僅是公眾的需要,也是政府和企業的需要。只有在生態建設、環境保護中,不斷發展生態民主、提升科學素養,一些地方政府、企業才不會有沖動、野蠻、專橫的心態和行為,才會有一種民主化、科學化的理性和冷靜。也只有這樣,廣大公眾才不會有自私、蒙昧、盲目、沖動的心態和行為,才會保持一種理解與合作的冷靜。
作者系浙江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主任
- 下一篇:移動機械排污欠管控
- 上一篇:湖北嚴打監控數據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