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
眼下,作為實體經濟“晴雨表”的國際大宗商品需求已逐漸走強、價格穩步回升,世界貿易重現活躍,由此預示著全球經濟將加速增長。我國的情況進一步向好,各種預期和信心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不斷激發。尤其是實體經濟受到廣泛重視,各地區各部門都紛紛出臺了一些得力舉措,不少企業也在積極調整戰略、規劃,加緊考慮具體抓手和著力點。
然而,如何充分認識國內外新形勢下振興實體經濟的重大意義?如何把握振興實體經濟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在聯系?如何更好地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仍需深入分析,進一步將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判斷和工作部署上來。
一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變動。自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世界經濟一直處于深度調整階段,復蘇過程艱難曲折。危機深刻暴露了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內在矛盾,科技進步、人口增長、經濟全球化等過去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都先后進入換擋期,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最值得關注的,一是上一輪科技進步帶來的增長動能逐漸衰減,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尚未形成勢頭;二是美、英、法等國“去工業化”并掉入“虛擬化陷阱”之后,“再工業化”進展緩慢,拖了世界經濟的后腿。
去年我國經濟增長6.7%,依然處于世界前列,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經濟運行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這些矛盾和問題的根源在于——重大結構性失衡。
其具體表現,一是實體經濟結構性供求失衡。近年來,國內消費需求不斷擴大,消費結構升級明顯加快,然而供給結構卻嚴重滯后于需求新變化,一方面產能過剩,另一方面許多產品又供給不足,服務質量跟不上,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以致許多人跑到國外去買馬桶蓋、電飯煲等。
二是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大量資金游離于實體經濟之外,或是在金融系統自我循環,或是興風作浪。金融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工業特別是制造業比重下降。其結果,不僅“脫實向虛”問題突出,實體經濟受到擠壓和傷害,而且金融風險隱患增加。
三是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由于實體經濟結構性矛盾,企業盈利能力較弱,加上“有形之手”不到位,許多政策不配套,各類資金一度紛紛涌入房地產市場投機炒作,推動部分城市房價快速上漲。而房地產的高收益,不僅進一步誘導資金“脫實向虛”,造成經濟增長、財政收入、銀行利潤越來越依賴于“房地產繁榮”,還推高了實體經濟的成本,使收益率不高的實體經濟雪上加霜。
從世界范圍看,實體經濟自身結構失衡,以及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矛盾,都是各國工業化過程中帶有共性的問題,也是比較棘手的難題。一些發達國家甚至在這個問題上吃了大虧,掉入“虛擬化陷阱”。我們較早地重視和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吸取別人的教訓,避免重蹈歐美之覆轍;就是要抓住有利時機,闖過這道難關。
二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解決重大結構性失衡的根本之策,也是新形勢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治本之策。去年,我們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狠抓“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仍然要圍繞這條主線,在深入進行“三去一降一補”和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的同時,將振興實體經濟作為主線之下的主要任務。
振興實體經濟,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應該說,我們是靠實體經濟發展起來的,還要依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任何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沒有這個根基,我國經濟非但走不遠,而且難以在國際競爭中取勝。因此,必須把振興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實、抓好。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供給側大做文章,狠抓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在德國,“工業4.0”計劃推進很快;在美國,特朗普提出“買美國貨、雇美國人”的口號似乎不現實,但他對制造業的重視卻值得我們關注。特朗普在競選中打出許多“制造業牌”,這一方面迎合了選民們對美國制造業外流的不滿、對實體經濟與金融服務業嚴重失衡的擔憂,另一方面制造業已成為現代經濟大國爭奪全球新的經濟戰略制高點的關鍵。
當年奧巴馬提出“制造業重整”,是為了保持美國在全球制造業競爭中的領先地位,并為新一輪產業變革做充分準備。眼下特朗普的“制造業回歸”政策,除了希望美國公司回流美國,更希望振興制造業帶動更多就業、增加更多優勢。
我們要從國際、國內、歷史、現實的走勢中把握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方位,深刻認識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的戰略意義,堅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著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
三
在新的國際環境下,我們振興實體經濟,既要正確處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關系,也要處理好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關系,抓住解決“脫實向虛”、實現創新引領、提質增效升級等關鍵,聚焦幾個重點問題。
一是“質量”。積極推動制造業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戰略性轉變,讓提高供給質量的理念深入到每個行業、每個企業心目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用質量優勢對沖成本上升的劣勢,以優質產品奪回市場需求。現在,不僅許多中低端產品供大于求、中高端產品有效供給不足,而且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務質量也跟不上,滿足不了需求。所以,必須廣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提高質量標準,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增加高質量、高水平產品的有效供給。
二是“創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運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傳統動能煥發生機,創新供給能力全面提升,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高端制造”的跨越。要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廣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渠道進一步暢通,節能減排和結構優化升級的先進適用技術迅速推廣;深化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提高智能化、自動化水平,適應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化生產發展趨勢,使供給更加符合市場需求;抓住和用好海外并購重組機會,推動價值鏈從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更深更廣泛地融入全球供給體系。
三是“調控”。脫實向虛以及房地產炒作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場經濟的盲目性。對此,通過加強宏觀調控來發揮“有形之手”的作用,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方面,不僅要強化金融監管和治理,遏制金融系統自我循環、自我膨脹的行為,堅決糾正各種市場亂象、糾正金融企業片面追求規模和利潤的傾向,促其回歸本源,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還應抓緊考慮綜合采取調控手段和政策措施形成導向機制,有效引導資金、人才、技術等經濟要素,源源不斷流向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日前,央行明確提出將“脫實向虛”“以錢炒錢”列為監控重點,證監會推出再融資新政強化“買入實、賣脫虛”,保監會嚴厲懲治“野蠻人”等,都值得肯定。眼下,該是“有形之手”出手的時候了。我們還要在制度安排中有效減少“賺快錢”“一夜暴富”的誘惑和投機取巧的機會,形成建設制造業強國的有效激勵體制,引導親實業、重實業的社會氛圍。
四是“改革”。要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著重以清單管理推動減政放權、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大力實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清費降費,繼續清理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降低各類中介評估費用、降低各類交易成本和生產經營成本,把企業負擔真正降下來,促進制造業輕裝上陣。
制造業是振興實體經濟的主戰場。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具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完備的生產配套能力。這是堅實基礎,也是明顯優勢。今年經濟工作的主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任務——振興實體經濟,都與制造業這個主戰場緊密相連。我們講中國夢、強國夢絕不是空話,而是要實實在在地干,一步一步向前闖,先從制造大國穩步邁向制造強國;講“擼起袖子加油干”更非一句口號,而是億萬人民戰斗的號角!
- 下一篇:穩中有進,國企贏得雙提升
- 上一篇:經濟轉型 從降速轉向提質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