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點·醫言醫改】孫喜琢:建設大醫院不等同于提升國民健康
央視網消息:“中國醫改之路千萬條,但方向只有一個,就是人民是否健康。”深圳羅湖醫院集團院長兼羅湖區人民醫院院長孫喜琢表示,在現有醫保支付體系下,如果對醫院和醫生來講,病人越多、病情越重,手術做得越大,收入就越高,就會導致醫院(醫生)愿望與百姓健康利益背道而馳,醫患矛盾日益激化。如何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孫喜琢從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縱向整合醫療資源、調整醫療服務供給方向等方面給出了他的經驗之談。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由醫保轉向健保
醫療保險必須轉向健康保險,建立正向激勵,助力分級診療水到渠成。以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為例,2016年在深圳市區多部門聯動之下,羅湖區推行“總額管理,結余獎勵”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試點,以上一年簽約醫院集團家庭醫生服務的居民醫?;ㄙM總額為基數,加上深圳市的年度人均醫保上漲率,總額預付給羅湖醫院集團,年終結算,盈虧都歸醫院集團。
比如集團去年管理100個高血壓病人,有5個發生腦出血,花費100萬元,今年健康管理得更好,只花了60萬元,那么節省下來的40萬元就歸集團所有,而如果管理得不好,發生了10個腦出血,那么集團就賠了。這就迫使醫療機構積極主動去做疾病預防。同時建立起正向激勵:居民越健康,醫生薪酬越高,醫院、醫生、患者和政府的利益都是一致的。
孫喜琢表示,這種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還有三個亮點:首先,不限制患者就醫行為,簽約居民仍然可以自由選擇看病的醫院,其次,居民在其他醫院就醫花費的醫保費用社保部門統計后從羅湖醫院集團的總額中支付,最后,醫院集團不能參與醫保費用管理,更不能以此為由干涉外院對簽約居民的診療行為。這倒逼醫院集團只有一條路可走:做實做好服務,用更便捷、更優質、更讓居民喜愛的健康醫療服務把患者留在醫院集團內,真正提升簽約居民的健康水平,減少大病、重病發生率,才能獲得經濟效益。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動了醫保轉向健保,促進了利益導向的改變,真正實現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局面,分級診療水到渠成。
醫療資源整合:做實做強基層
縱向整合醫療資源,重點做實做強社康中心(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抓好預防保健,讓群眾不得病、少生病。醫聯體模式被認為是推動建立合理有序分級診療模式的有效手段之一,孫喜琢認為,首先醫聯體應該是縱向整合醫療資源,并且一定要將基層醫療機構整合進來;其次,緊密型的醫聯體更有利于人財物的自由流動,更容易落實分級診療工作;最后,醫聯體的運營和發展目標必須是保居民健康,而不是追求醫療服務數量,也即是說,一定要綁定健康,而不是綁定保險費和醫療費。
2015年8月,羅湖區把所有區屬公立醫療機構(5家醫院、35家社康中心)整合成唯一法人代表的一體化醫院集團,成立醫院集團,目的不是吸納更多病人,而是為了做強社康中心,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減少患病人群的總量。為實現改革目標,醫院集團對89名??漆t生進行全科轉崗培訓,同時鼓勵集團??漆t生到社康中心開設工作室、參與家庭醫生團隊服務,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優秀全科醫生,制定了家庭醫生服務規程和標準,組建了297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每萬人口配置3名家庭醫生。實踐中,醫院集團集中一切科學、合理的資源和手段做強基層、做實預防保健服務,創新性地將街道、社區的112名計生專干和網格管理員培訓轉型為健康促進員,負責居民健康信息采集、健康知識宣傳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將區疾控中心的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相關人員編入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工作職責由原來的收集數據業務為主,變為直接為居民提供健康促進服務。針對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病實行首席專家制,聘請相應領域的專家專職負責轄區內慢病居民的健康管理。為老人免費安裝扶手、照明裝置等,降低老人家中跌倒風險。實行醫養融合,將社區養老與社康中心相結合,社區的醫療和養老服務由一班人馬完成,打破民政辦養老、衛生管健康的行政分割格局。
改革一年多來,醫院集團向社康中心下沉的醫務人員增加35%,集團院辦院管社康中心診療量同比增長94.6%;轄區基本醫保參保人在集團社康中心的診療量占比由51.47%上升至60.3%;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象由8.8萬人增加至46萬多人,轄區常住人口家庭醫生服務簽約率達到47.4%。
醫療供給側改革:基層為基礎 預防為重點
推動醫療供給側改革,調整醫療服務供給方向:以基層為基礎,以預防為重點?,F今我國醫療衛生的投入八成投向了大醫院,醫院拼命擴張,醫院數量多了、床位增加了,可居民的健康水平并沒有顯著改善。孫喜琢認為,醫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簡單的把醫療當成衛生,把醫院當成醫療,最后把建設大醫院等同于提升國民健康,應該把更多的醫療衛生投入放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投到疾病預防和初級衛生保健。
2016年羅湖區扎扎實實做強基層,取得了一定成效。羅湖的實踐說明:基層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財政支持,同時,政府完全可以承擔得起基層發展所需的財政支持。孫喜琢指出,有人可能要說了,深圳的經濟實力比較強,可以承受,但其他地區財政未必可以承擔!其實不然,孫喜琢給大家算了一筆賬,2016年市、區級財政對基層的財政總投入為9212萬元(不含基建、設備購置等專項經費,各地因物價等因素的影響差異過大),按轄區常住人口95萬人計算,人均投入約106元(含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70元/人)。“這個標準各地區財政該是可以承擔起的。”孫喜琢表示,若不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將來肯定要付出更高的成本,隨著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我們希望醫院病人越少越好。將疾病防治關口前移,做好預防保健工作,使老百姓少生病、少住院、少花錢,這樣醫院的經營良性運轉、醫務人員的待遇提高也逐漸水到渠成,做到多方共贏,才是長久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