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買保健品背后滿是套路 提醒:多咨詢醫生
套路一
出問題后廠家稱可能是假貨
鄭州的讀者黃女士說,為了給老伴治療糖尿病,她花費1194元買到四盒糖御醫遠紅外貼。但在使用后,引起了老伴嚴重的皮膚過敏,以至于需要到醫院尋求治療。隨后,黃女士與銷售方聯系,希望將剩余的三盒產品退掉,但工作人員多次推脫,至今未予處理。雖然產品包裝上的廠名、地址和產品批準文號,與廠家一致,但所留的服務電話和網址,卻并非廠家所有。昨日下午,大河報記者與該產品的銷售方聯系未果。隨后,該產品的生產方鄭州康金瑞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的溫姓工作人員稱,他們只負責處理產品使用中的問題,至于能否退貨,則需要聯系銷售者。“一般是從哪買的去哪退。而且目前市場上有很多假貨,不能確定銷售渠道的話,不好處理。”但對于鄭州是否有該廠家的銷售渠道,這名工作人員稱不清楚。
套路二
有銷售員叮囑老人別讓兒子知道
在眾多消費維權線索中,還有很多答應退貨卻遲遲不予處理的案例。而更為突出的問題是,很多老人在購買保健品前后,刻意避開家人,或將保健品藏起來,或將保健品的購買憑證交由銷售者保管。
安陽讀者劉先生說,自己為了治療慢性病,私下購買了近萬元的保健品,但吃完發現“療效”不顯著時,又被建議購買了更多產品。“不能讓兒子知道,因為我買保健品,都已經生過好幾回氣了。這次買保健品,他(兒子)也不知道。”
與其情況類似的還有滎陽的讀者陳女士:“銷售員說讓我先把東西(保健品)藏起來,不要讓兒子知道,等到病治好的時候,再給家人說。”而讓陳女士始料不及的是,最開始她就出現了頭痛、眼睛痛等癥狀,而銷售員則讓其減量吃藥(保健品),但不要停用。又吃一段時間后,陳女士直接住進了醫院。昨日下午,陳女士的家人發來4種保健品的包裝盒,以及四世同堂系列產品銷售信譽卡,稱老人前后購買了數萬元的保健品。而記者隨后與銷售信譽卡上的服務電話聯系,發現號碼已經停用。至于其所購買的四種保健食品,其中一個海靈特膠囊,產自山東達圣元生物醫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而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中,該企業早于2015年8月已被注銷。
套路三
產品+表演+“同伴”反饋=催眠場
“老年人對新科技、新知識比較關注,內心愿意相信所謂的保健產品的療效。但與年輕人相比,老人對科技發展的具體情況又缺乏了解。”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業務副院長、主任醫師胡雄教授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身體各項功能減退,受到病痛的困擾。雖然這是一種自然衰老的過程,但人性又使他們希望自己衰老的過程減緩,所以寄希望于保健品來達到這一效果。
采訪中,很多購買保健品的老人說,他們在參加一些商家舉辦的活動時,確實體會到了產品的功效,但幾天過后又發現效果減退。對此,胡雄分析說,因為老年人多數存在對健康的焦慮心態,容易被暗示,主觀上愿意相信一些保健品的所謂功效。所以,很多保健品在推廣過程中,銷售者會讓老年人體驗產品,同時進一步演說功效,而在老人周圍,則有一些“同伴”表示體會到了效果。“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心理暗示的催眠場,讓老人特別相信某一產品的功效,以及所有相關的說辭。”而這種暗示的結果,就是老年人在短時間內,確實表現出疼痛減緩、內心舒暢等“療效”,但三五天過后,這些“療效”就會消失。
專家提醒
子女多關懷,及時發現老人的心理需求
針對有些老人在購買保健品發現無效后,不愿告訴別人的心理,胡雄說,相比年輕人,老年人更在乎自己的尊嚴,希望被周圍的人尊重。“一旦自己上當受騙的事情暴露,再被家人和鄰居知道或指責,老人就會覺得尊嚴受損。”所以有些老人即便放棄維權,也不愿接受心理上的打擊。而作為子女,應多關注老人的心理需求,給予更多的關懷和關注,減少老人被騙的機會。
此外,有專注于消費維權的業內人士建議,老年人因為病痛或身體不適購買保健品,應聽從醫生的建議,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切勿因為買了保健食品,而漏服或停止正在服用的藥物。如果想購買一些保健品或醫療器械,不妨讓子女代勞,這樣有利于保存證據。□記者魏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