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校園消費金融
資料顯示,2016年全國大學生總消費達到4500億元左右。除了學費支出,消費需求涵蓋培訓教育、健身美容、游戲娛樂、社交往來等方面。校園誕生了消費金融大市場,商業銀行覆蓋卻嚴重不足。
近年來,大量互聯網公司和民間借貸涌入“校園貸”。低門檻使得行業中出現“貸前虛假宣傳、高息放貸、金融詐騙、暴力催收”等亂象。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銀監會信托部主任鄧志毅表示,適度消費金融對消費、信用建立有推進作用,過程中要防止“兩種極端”消費。
鄧智毅認為:“一是過去不肯消費,就是‘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死前不同結局的故事,不消費是有影響的;還有‘過度消費’,也不行。借助信貸,能解決你時間和空間不匹配的問題,整體要量入為出。解決這兩個極端問題,可持續性地發展消費金融,才是健康的。”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蔡建國指出:學生群體客觀存在周轉性消費的需求,這需要學校重視加強校園不良借貸的風險防范和教育。
蔡建國說:“我保守估計(上海)學生每人(每月)2000元生活費差不多的。校園貸款的問題,這是消費金融的一種形式。有些學生家庭困難,學費生活費需要貸款,這種情況客觀存在。但還有一種情況,學生要借錢去創業、或者買很貴的東西,這種情況我們是不贊成的。校園貸既然存在,說明有需求。如何引導,不走極端?這我們要維護的。”
2016年以來,教育部連同銀監會等部門接連下發校園貸管理通知,地方政府相繼出臺細則。大批未取得信貸牌照、涉足校園貸業務機構退出。
全國政協委員翟美清認為,校園貸款需求仍在,監管一棒打死有違初衷。她建議有關部門:“明確準入標準、嚴控準入機構;加強正規機構的校企合作,建立學生信用安全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銀監會信托部主任鄧智毅表示:“一個時期以來,校園金融出現亂象。一是正規銀行機構推動消費金融,又降低門檻;二是新的互聯網金融,把校園學生作為營銷對象;還有一些沒有資質和牌照的民間借貸機構,滲透到校園,更亂了。但無論如何,要加強監管,加強教育,凈化校園金融環境,往正規軌道發展。”
今年是互聯網金融第四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四年來,政府工作報告對互聯網金融的表述分別是: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促進其健康發展、規范發展和今年“規范其風險”。業內指出,口徑轉變,透露出政府下一步監管方向,預計今年“校園貸”市場將迎來大洗牌。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