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激光美容,可別輕信美容院
“3·15”前夕,記者暗訪廣州多家美容院,采訪專家、消費者了解到,在內地,類似的美容消費問題也大量存在。
“大部分人恐怕不知道,與整形手術、注射美容一樣,激光美容也屬醫療美容范疇,按照相關規定,美容院不能開展此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胡葵葵介紹,在美容院做激光祛斑,不僅斑沒有去掉,臉上還出現大面積色素沉著,美容變毀容,這樣的案例比較多見。
消費者投訴:祛斑、脫毛成毀容
案例1:“看看我的臉”,丟下鏡子,愛美的劉女士不住抱怨,就為去掉眼角一點斑整個臉都給搭進去了,幾個月過去如今面部皮膚恢復都不太理想。
去年底,劉女士在家附近的一美容店開了一張會員卡做面部護理,并漸漸成為熟客。不日,美容師介紹店里進了一臺新儀器可激光祛斑美膚,且效果不錯!劉女士在美容師極力推薦下,當即付了988元體驗價做了一次激光去斑,又根據美容師的要求一次性支付6000元的買下一3個月的換膚祛斑套餐,隨后還花費580元買了5盒所謂“生物修復因子面膜”回家護理。
不料,第二天劉女士發覺臉部發紅,過了三天,面部紅腫明顯,劉女士立馬到美容店交涉,店老板說:“沒關系,這是做完激光的正常表現,皮膚在恢復期,過幾天自然會消失”。
可是劉女士等了三個月雖然紅腫消失了,但臉上卻留下一塊塊的黑斑,待劉女士再次到美容院討說法時,美容店卻回應稱是由于內分泌失調造成黃斑沉淀所致,與激光祛斑無關,店方不負任何責任。
劉女士說,后來在到醫院檢查時,醫生告訴她說她臉上的斑痕就是激光照射過量燒傷皮膚導致。
案例2:“兩條小腿的毛囊腫得厲害,而且還很癢。”陳小姐也在去年在美容院求美遇到消費問題,在白云區的一家美容院,她一次性支付1500元做雙小腿脫毛,工作人員告訴她,脫毛要分6次-8次,每半個月天進行一次激光脫毛。
到店里進行了第3次腿部脫毛,當晚雙腿就開始疼痛發癢。第二天一早,兩條小腿的脫毛部位已變得紅腫。陳小姐自述,她與美容院溝通,店員稱這是正常反應,并愿意協商處理此事,可在幾天后,店員卻聲稱老板出差,找不到人了。
美容院違規開展激光項目亂象多
未獲得醫療相關資質的美容院只能開展生活美容項目,比如面部清潔、保濕、SPA等,但目前市面上不少美容院都在開展各種激光美容項目,美容不成反毀容的糾紛不斷,總結起來存在下面幾方面問題。
問題1:操作人員沒醫療專業資質
“美容院里的激光操作人員無資質是很大一個問題”,胡葵葵介紹,甚至有些操作人員對醫學或皮膚一竅不通,激光機器無國家批準的合格證,安全隱患極大,操作場地不規范,有些甚至在商場里開展,大大增加了術后皮膚感染的幾率。
胡葵葵無不擔憂表示,激光操作前后沒有做到治療的注意事項,容易引起術后的很多并發癥,比如上述祛斑、脫毛的兩個案例就比較典型。同時,一些美容院還存在激光治療項目泛濫,沒有掌握嚴格的激光治療適應征情況,他們只注重商業利益,對那些不適合激光治療的求美者也通過哄騙來謀取利益。
香港消委會上述研究報告也顯示出類似問題,香港從事醫療美容服務需由注冊醫生或牙醫處理,但在實地調查中發現,美容院為吸引顧客,不少是參照醫務所裝修,以“醫療”“專科”“科學”等專業字眼用于宣傳和廣告,美容院工作人員身穿白袍,造型仿如醫生,并獲冠以“治療師”“顧問”等看似專業的名銜,負責推銷產品和服務。不過,當被顧客詢問資歷和經驗時,他們普遍不肯披露,或支吾應付。
問題2:儀器來源不明
消費者在美容院求美不成反毀容,一方面操作人員無資質,另一方面問題還可能出在儀器上。胡葵葵介紹說,正規醫療機構使用的是醫療美容用的激光治療儀,屬醫療器械,而按規定美容院沒有資格使用醫療器械。
去年媒體報道,由成都市衛生計生委牽頭多個部門檢查中,5家美容院因為涉嫌擅自從事醫療美容診療活動等被查。執法人員在美容店內發現激光治療儀、中低周波治療機、醫用備皮刀等。醫療器械只能在醫療機構進行使用,而這5家美容院目前只能提供《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無法提供《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能使用醫療器械對消費者進行診療。此外執法人員還在一美容院內,查看到巨七八臺儀器都沒有相關標識,暫時無法判斷儀器的型號、用途等相關信息。
普通消費者很難獲知美容院用在自己臉上、身上的到底是何種儀器,受訪專家均談到,其來源往往不明,有可能是租賃來的激光醫療儀、有可能是仿冒激光儀,還有可能是走私貨。兩位專業人士的說法,記者在廣州美博城暗訪中也多次聽到,“一臺進口1550點陣激光都要幾十萬元,美容院買回來收成本都難,還是我們這種仿國外的儀器好賣,才三四萬元”,一位店家如是介紹。
胡葵葵介紹說,激光美容儀器屬醫療器械,為保證安全性、有效性,無論國產品還是進口產品,都需獲得我們藥監部門的醫療器械注冊證,方可在國內市場銷售使用。
問題3:漫天叫價,動輒4萬、6萬
“醫療美容機構的各種美容項目定價有嚴格管理”,王溪濤介紹說,比如我們民營美容醫院,包括激光美容在內的各種治療項目定價都需要到當地衛計委報備,同時明碼標價。
但美容院則不同,市場自主定價,同一激光美容項目價格遠超醫療機構。記者在廣州一些美容院調查了解到,以目前熱門且費用較高的熱瑪吉(進口射頻美容儀器Thermage,也譯為塑美極)為例,美容院一般單次收費4萬起,6萬-10萬元不等,王溪濤表示,如果公立醫院開設熱瑪吉項目,收費肯定不會如美容院那般高。“同一個項目,美容院的收費一般比醫療機構高至少一倍,甚至有的100%。”
專家:非醫療人員做激光風險大
“看到患者由于各種不正規操作造成的皮膚損害,真是痛心又無奈”,胡葵葵感嘆說,“有美容院的美容師進行激光項目治療,造成求美者皮膚灼傷的情況層出不窮,我們門診經常遇到這樣的患者來到醫院求助。”
美容院不能開展激光美膚項目,胡葵葵介紹,對此政府部門早有明文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19號)《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2016年修正本)第二條有關規定,激光美膚屬于美容皮膚科的有創治療項目,屬于醫療美容性質,應該在正規的醫療美容醫院或開設醫療美容科的正規醫院實施。
“按照《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2016年修正本),美容院開展激光美容至少屬于違規行為”,廣東經綸律師事務所王海峰律師告訴記者,如果在操作過程中造成消費者皮膚受損,比如面部被燒傷,神經受損乃至永久性損傷,傷情經相關衛生部門鑒定等,美容院被立案調查,我們可認為美容院的行為涉嫌“非法行醫”。
在常人看來激光美容無創,相比微創、整形手術,其沒有太大健康風險,為何也要在醫療機構才能做?
“確切地說,激光并非完全無創”,胡葵葵解釋道,激光通過選擇性熱效應,對皮膚造成一定的刺激或創傷,再利用皮膚的修復來達到美容美膚的作用。所以,激光美容美膚是有創的,在非正規操作下,有可能造成皮膚的燒燙傷、感染等嚴重損害,給求美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消費提醒
生活美容不同于醫療美容
生活美容和醫療美容究竟有哪些不同?
據專家介紹,生活美容一般是消毒級別,是指使用化妝或一般護理保養方法的修飾性美容,同時包括美容知識咨詢與指導,形象設計和美體等服務項目,其特點就是無創傷性和無侵入性。而醫療美容則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是要達到滅菌級別的。
早在2002年,我國就頒布實施了《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從事生活美容的機構不得開展任何醫學美容項目。普通美容院既沒有符合條件的無菌手術室,也不具備專業的消毒設施,這很可能會造成一些傳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
另一方面,任何手術都需要事先檢查,而這些步驟在一般的美容院里多數會被“忽略”,這很可能會帶來生命危險。因此,消費者如果想進行醫療美容,一定要選擇具備《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執業醫師證》和《醫療美容主診證》的美容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