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口腔潰瘍 一查竟是舌癌
家在廣東揭陽的張女士舌頭上長了一個黃豆大小的皰,她懷疑是“口腔潰瘍”開始沒有重視,后來找到“名醫”,并在“名醫”的建議下連續服用了四個月的草藥。直到最近情況越來越嚴重,她不得不切掉整條舌頭。
記者昨日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獲悉,張女士被確診為“中分化鱗狀細胞癌”。4月3日,張女士在該院接受了舌癌擴大切除手術和雙側頸淋巴清掃術,醫生感慨,若是及早就醫她本不需要付出如此大的代價。
就醫途中步步錯 腫物漸大舌難動
4個月前,張女士發現舌頭上長了一個黃豆大小的皰瘡,她以為是上火,隨便買了點消炎藥吃。不見好轉后后她到鎮衛生院治療,醫生認為癥狀像口腔潰瘍,便按口腔潰瘍治療兩周。這時,她做了第一件錯事。
后來通過朋友介紹,張女士找到了一名自稱“聞名粵港澳”的醫生,這位“名醫”建議她到醫院抽血化驗癌細胞。看過檢驗結果后“名醫”表示“一切正常”,隨后給她開了草藥。
接下來張女士做了第二件錯事。張女士舌頭的腫物越長越大,但她沒有懷疑,依舊按照“名醫”的指點,連吃了四個月的草藥。
直到最近,張女士的舌頭已經無法活動,連話都說不清楚了,家人才陪她急匆匆趕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就診。
接診的張大明博士發現腫物占據了張女士的整個舌頭,于是高度懷疑是舌癌。但家人不相信醫生的說法,反復強調張女士曾抽血檢測癌細胞,“報告單顯示一切正常”。然而,病理檢查結果證實,張女士得了“中分化鱗狀細胞癌”。
4月3日,耗時五小時,在切除腫瘤、進行雙側頸淋巴清掃后,主刀醫師又為張女士用皮瓣再造修復了一條舌頭。目前,張女士已出院。
確診舌癌不能只看“腫瘤標記物”
“如果她早點來,手術范圍會比現在小得多,而且可做單側頸清掃,手術創傷沒有那么大。”張大明博士感慨。類似張女士這樣的病人并不少見,他們經常會不解:“抽血檢驗不出癌細胞,為什么還會被診斷為癌癥?”
“目前醫院里抽血化驗檢查的是腫瘤標記物,而非直接檢測癌細胞。”張大明指出,即使腫瘤標記物化驗結果偏高,也不代表一定是癌癥,例如甲胎蛋白(AFP)升高,除見于肝癌患者外,妊娠期女性、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均可能升高。另一方面,腫瘤尤其是早期腫瘤,在腫瘤標記物的檢測中也不一定會“露出馬腳”。
對于舌癌而言,由于舌體腫瘤易于暴露、取材方便,術前取小塊腫瘤組織送快速冰凍病理檢查,半個小時內即可確診,診斷準確率高達98%以上,這種手段已成為術前舌癌診斷的標準。
提醒:
口腔潰瘍超兩周
立即到醫院就診
張大明博士提醒說,口腔潰瘍和舌癌在發病早期癥狀類似,均呈潰瘍性表現,但一般口腔潰瘍外觀為小圓形或橢圓形,表面覆蓋灰白或黃色假膜,邊界清楚,周圍黏膜紅而微腫。具有周期性、復發性、自限性的特征,一到兩周左右自愈。
舌癌多發在舌緣處,呈潰瘍或浸潤性質硬,疼痛性腫塊性生長,無自限性。因此,一旦遇到口腔潰瘍超過2個星期不愈,應立即到口腔專科醫院或者口腔頜面外科就診,以免貽誤病情。
- 下一篇:北京醫改也是提升服務動員令
- 上一篇:警惕!這7大癥狀或預示帕金森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