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征信機構不達標不發牌
個人征信不是一個資本逐利的新領域,而是一個專業性強、監管和合規性要求比較高的行業。在個人征信業務活動中要注重把握獨立性原則、公正性原則和個人信息隱私權益保護原則。以中國人民銀行個人征信系統為基礎,各類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為補充的征信服務組織體系,將是我國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個人征信服務市場的基本格局
自2015年1月份中國人民銀行下發《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同意8家社會機構開展個人征信業務以來,至今已兩年多了,但個人征信牌照仍未下發。中國人民銀行征信局局長萬存知日前表示,這8家機構目前沒有一家合格。
針對我國個人征信市場的發展,業內專家呼吁,應建立中國的個人數據保護制度,從頂層設計著手,強化個人數據保護相關立法和相關監管,夯實征信市場發展的基礎。
數據割裂難以公正
“在達不到監管標準情況下不能把牌照發出去。”萬存知強調。
此前,首批開展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共8家機構,包括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華道征信有限公司。
“大家望眼欲穿,為什么到現在還沒有發牌照。”萬存知表示,主要有三個“沒想到”:
第一個沒想到是,8家機構準備開展個人征信業務后,很快就開始了互聯網金融整頓。在互聯網金融業態不穩定的情況下,在這個領域征信業務怎么做還需要研究;第二個是,社會公眾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空前高漲,對8家機構要求更高;第三個是,8家機構實際開業準備的情況離市場需求和監管要求差距較大。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此前強調,在個人征信業務活動中要注重把握三方面的原則,包括第三方征信的獨立性原則、征信活動中的公正性原則和個人信息隱私權益保護原則。
具體來看,這8家機構并不符合這三條原則。從獨立性看,這8家機構各自依托某一個企業或者企業集團發起創建,在業務或者公司治理結構上不具備或者不具有第三方征信獨立性,存在比較嚴重的利益沖突;從公正性和個人信息隱私保護來看,8家機構對征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規則了解不夠且不太遵守,在沒有以信用登記為基礎、數據極為有限的情況下,根據各自掌握的有限信息開展不同形式的信用評分并對外使用,存在信息誤采誤用問題。萬存知表示,每一家機構都想追求依托互聯網形成自己的業務閉環,這樣在客觀上就分割了市場信息,每一家的信息覆蓋范圍都受到限制,信息不廣、不全面,帶來產品有效性不足。
那么,個人征信牌照什么時候能夠發出來?萬存知強調,這取決于基礎工作的進度和質量。“一些基礎工作、研究要做透,措施要穩妥,還要與各個方面開展深入細致的協調,對于符合審慎監管條件的個人征信申請機構,人民銀行將積極穩妥地盡快推進個人征信牌照發放工作。”
強化個人信息保護
信息化時代,快速發展的數據挖掘與利用技術使得個人在網絡上由“匿名”變“透明”。因此,個人信息保護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也是業內專家們關注的焦點。
個人信息泄露不僅關系到人身安全,更將造成經濟損失。根據2016年底發布的《網絡空間安全藍皮書》顯示,從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網民因為個人信息泄露、照片信息、垃圾信息等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915億元。
“個人信息保護制度是市場化的關鍵。”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申衛星表示,目前,個人征信牌照遲遲不發、顧慮頗多,主要擔心就是我國現有法律環境能否保證市場化征信模式下個人信息安全。
目前,我國最大的個人征信機構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個人征信系統。截至2017年3月底,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收入自然人9.21億,其中4.42億有信貸記錄;接入法人機構將近6200家。
在保護個人信息方面,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已經有了不少實踐。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個人部副總經理姬南介紹,征信中心只采集對個人信貸信息中的核心內容,不采集與此無關的數據。“比如會采集信用卡的交易信息、信用卡的賬戶開立、信用卡還款、信用卡逾期,但不會采集卡號,我們會采集發放、還款、結清這些信息,但是不會采集每個公民個人貸款的賬號,只采集能反映個人信用活動、信用狀況的基礎信息。”此外,征信中心不采集個人的敏感信息,禁止采集的包括宗教信仰、基因、指紋、血型等,限制類采集的信息包括收入、存款、證券、商業保險、不動產和納稅等。
在發展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之際,專家們認為,也應明確能采集什么信息、限制采集及不能采集什么信息,在信息運用方面也應予以限制。
“要堅持安全與發展并重。”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法官喻海松表示,要兼顧個人信息保護與大數據發展的需要,既要保證信息安全,又要促進大數據發展。
從頂層設計著手
“個人征信不是一個資本逐利的新領域,而是一個專業性強、監管和合規性要求比較高的行業。”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指出,目前,個人信息保護缺乏頂層設計,個人數據保護專項立法滯后,數據保護也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數據保護制度體系并不完善。
征信是國家金融基礎設施之一,個人征信以個人信息為基礎,具有很強的個人隱私性,一旦發生大面積個人信息泄露,不僅會導致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同時還會危及國家信息安全。因此,通過法律法規強化征信機構對個人隱私的保護要求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
吳曉靈強調,應盡快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保護個人數據。與此同時,設立數據保護監管機構,專門負責個人信息保護領域的工作。
此外,她還建議,應建立數據保護國際合作制度,隨著全球交往的日益頻繁,跨境的數據流動將成為常態,全球數據保護是各國共同關心的話題,中國也應積極地與相關國家展開雙邊和多邊磋商,簽訂類似于歐美的安全港協議或者建立協商溝通機制,實現對國際數據流動保護的新突破。
“國內公共征信機構和市場化征信機構協同發展,是未來征信業的方向。”吳曉靈認為,以中國人民銀行個人征信系統為基礎,各類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為補充的征信服務組織體系,將是我國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個人征信服務市場的基本格局。但市場要求是多樣、多層次的,因而還需要一些商業化的征信機構作為補充。但這種機構不能太分散,要有相當門檻。“我們開放機構的時候就應該是有限競爭,控制數量”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