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夜夜-国产乱人视频-国产成人愉拍精品-亚洲男同志**可播放xnxx|www.waedb.com

歡迎來到中國凈化門戶網! 會員服務| 無圖版| 手機版|
您好,歡迎! 隱身 | 商務中心 | 資金0 | 積分0 | 退出
用戶名:  密 碼:  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時政新聞 » 正文

洋食品多了 能放心買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5-05  瀏覽次數:612
核心提示: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部分進口食品存在安全隱患后,西安市食藥監局先后發布三個關于加強進口食品安全監管的通知,對進口食品經營
 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部分進口食品存在安全隱患后,西安市食藥監局先后發布三個關于加強進口食品安全監管的通知,對進口食品經營者的資格、進銷貨臺賬、檢驗合格證書以及所售商品的標簽說明等方面進行了徹底排查,要求不合規定的進口食品一律下架。經過排查,在西安市場上并無央視曝光的問題麥片,也不存在標簽標稱福島縣、群馬縣、東京都等10個受核輻射都縣生產的食品。

  洋食品多了

  能放心買嗎

  目前,世界各地的食品,憑著包裝精美、滋味曼妙無比,悄然來到西安并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大街小巷的進口食品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通過任何一個地圖軟件搜索“進口食品商店”,都能很快搜索出幾十家大大小小的店面。一些商圈和小區附近甚至出現了進口零食店扎堆的場面。然而,進口食品超市、進口食品直營店、進口食品線下體驗店等五花八門的店名讓人捉摸不清,外觀艷麗,品種新奇的進口食品更是讓人難以選擇。

  “這配料里寫的都是咱中國沒有的,也不知道吃了會不會過敏。”在長安路立交附近的一家進口商品直營店里,記者碰到了正在買調味品的馬女士。看到朋友圈里“曬”出的用進口調味品烹制的菜肴,喜歡嘗鮮的馬女士也想試一試。但是第一次購買進口食品的她,看著貨架上各種各樣的“外國味兒”還是有些猶豫,“畢竟現在有問題的食品那么多,這些外國字連認都不認識,雖然貼了中文標簽,但很多配料卻很陌生,心里還是沒底。”馬女士說。

  在這家店里,記者注意到,光是調味醬一個品類,四層貨架上就密密麻麻擺放著近30余種。飲料、餅干、酒類、乳制品等其他食品更是多得讓人眼花繚亂。西安音樂學院的大二學生劉丹月在貨架跟前繞了三圈才找到她想要的一款韓國飲料。對于為何要來選購這款飲料,劉丹月說主要是因為同學的推薦。

  我國《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條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本條規定的不得進口。西安市食藥監局肉制品及工業加工食品監管處處長陳成彥表示,進口食品標簽的內容不僅要與外文內容完全相同,還必須包括以下幾項內容:食品名稱、配料成分、凈含量和固體物含量,原產國家或地區,商品生產日期、保質期、貯藏指南,制造、包裝、分裝或經銷單位的名稱和地址,在我國國內的總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等。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日常消費過程中,多數消費者只能通過中文標簽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來考量食品是否能放心購買。“選擇進口食品時,更多的會根據口感和價格衡量要不要買,反正現在同學們喝完都沒事兒,應該不至于不安全吧。”劉丹月說。

  洋食品

  是怎么進來的

  《食品安全法》要求,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對進口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具體的審查分為入境前準入、入境時查驗、入境后監督三個環節。入境前,檢驗檢疫機構要對境外代理商、境內進口商的經營資質進行確認并備案,保證食品來源的可追溯性。入境時,檢驗檢疫機構對進口食品進行合格評定,出具檢驗檢疫證明。入境后,要求進口商完成進口記錄和銷售記錄,確保進口食品供應鏈的雙向可追溯。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件,立即通知備案進口商召回,最大程度降低對消費者健康的影響。

  “CIQ”,是“中國檢驗檢疫”的縮寫,該防偽標志是從2000年開始對檢驗檢疫合格的進口食品統一加貼的。陜西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檢驗監督處副處長劉占元說:“如無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開具的‘CIQ’標志,消費者有權向經銷商索要查看進口食品衛生證書。”對于備受中國媽媽們關注的嬰幼兒奶粉,國家質檢總局還出臺了更為特殊的管理措施,消費者可以登錄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網站,查看所購買奶粉的進口商及產品相關信息。

  劉占元介紹說,正常途徑進口的嬰幼兒奶粉需要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及標準要求,產品的境外生產企業先在中國的主管部門注冊,產品的生產須按照中國標準,進口時要提供國外官方衛生證書、產品檢測報告,且中文標簽要直接印制在產品包裝上。目前,我省嬰幼兒奶粉的抽檢率已達到100%,經過檢驗檢疫部門檢驗的產品,一旦發現安全衛生項目不符合要求就會被禁止進口。

  那么海淘和“人肉代購”也是通過這一渠道進入市場的嗎?

  陜西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檢驗監督處劉占元說,超市購買的進口食品,通常是由有資質的進口商通過報關、報檢等手續以一般貿易的形式批量進口,是經過檢驗檢疫部門檢驗檢疫的。海淘、代購的進口食品是未經檢驗檢疫、以個人郵寄等非一般貿易形式進口的,因此無法通過官方渠道來有效追溯其來源。同時,超市購買進口食品必須貼有符合我國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的中文標簽,但海淘、代購的進口食品則鮮有中文標簽。

  今年3月15日,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李元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給出了一個數據:2016年對跨境電商食品、化妝品總共風險監測26273批,這其中檢出不合格有1210批,不合格率是4.6%,比正常貿易渠道高5倍多。

  購買洋食品也

  要“擦亮雙眼”

  盡管從入境時的海關、檢驗檢疫部門查驗,到銷售過程中工商部門和食藥監對進口食品的監管,洋食品在被擺上貨架之前已經接受過多環“考驗”,但仍不乏買到過期食品、摻假食品的現象發生。根據陜西省檢驗檢疫局公布的2016年進出口食品質量分析顯示,去年我省共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38批,主要有蜂蜜、調味海苔、明膠、方便面等食品檢出摻假、微生物超標、無有效檢疫許可、超過保質期等問題。

  在華潤萬家超市文藝路店的進口食品貨架旁,正在選購黑糖餅干的高小姐告訴記者,市面上的黑糖餅干大都來自于臺灣,僅她購買過的臺灣餅干品牌就多達十余種。因為擔心其中會有“山寨”臺灣餅干,高小姐一般只選擇全國連鎖超市購買。

  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購買進口零食時,不能只看價格,也不要以為寫著進口的食品就一定好。目前市場上銷售進口零食的商家很多,其中很多并不是進口的,而是在國內東莞、福建等地生產的;有的看起來價格很低,其實渠道不正規;有的產品成分質量不過關,不允許進入中國市場,卻也在銷售。

  對此,陳成彥處長提醒說,消費者在購買進口食品時,應主動索要消費小票,必要時可向商家要求查看檢驗檢疫機構出具的檢驗檢疫證明,確保所購商品來源的準確和可靠。同時要仔細查看商品外觀和中文標簽,避免購買外包裝磨損嚴重或破損的食品。正常途徑進入市場的進口食品在中文標簽上會列明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原產國或地區、生產日期、保質期、貯存方法、進口商或經銷商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等內容,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聯系經銷商也是消費者維權的一個重要方式。

  觀察1 監管跨境電商很難嗎?

  自央視“3·15”晚會曝光核污染區食品借跨境電商進入國內市場后,百姓對跨境食品的關注越來越高。這些進口食品到底從何而來,是質量確實勝國內產品一籌,還是“外來和尚好念經”?在分辨進口食品的真假方面,消費者的肉眼難成“火眼金睛”,政府部門的監管成為百姓能信賴的最后一道安全線。

  保證質量需要從源頭抓起,而跨境電商在入境源頭上這一“跨”給監管增添了更多的障礙。線下的商品實實在在,看得到摸得著,還有食藥監、工商局等部門的不定期抽檢,“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而電商辦公地點隱蔽,同時還缺少相關資質的認定,除過入境海關并沒有管理部門的后續檢查,密密麻麻的外國文字更是讓人真假難辨。如此一來,跨境商品也就成了質量問題的“重災區”。

  相關專家分析認為,琳瑯滿目的跨境商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種是在采購過程中買到了當地的假貨或者是有質量問題的商品,另一種是國內生產的商品為了沾上些“洋氣”,貼上滿是外文的標簽到海關走一遭。由于國外造假成本高,采購國外的假貨也并不減少采買成本,第一種情況并不普遍,第二種情況是跨境電商中常見的問題,這讓溯源成為監管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

  從這種意義上說,與其在出現問題時嚴懲重罰,不如建立起完善的溯源體系,在商品進入時就嚴把質量關,讓國貨回歸國產,洋貨有源可查。

  觀察2 不要盲目信任洋食品

  跨境電子商務的異軍突起讓中國的餐桌和世界市場緊密相連。根據電子支付平臺PayPal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消費者針對不同商品種類的海淘支出增長迅猛,其中,食品飲料的購買率占比為42%,同比增長18%。進口食品給了我國消費者更廣的選擇范圍,更豐富的消費體驗,但盲目信任洋食品,則是一種畸形的消費行為。

  國內食品頻頻出現的安全問題是促使消費者購買進口食品的重要因素,然而進口食品也并非如人想象的那般安全。根據國家質檢總局2016年發布的《“十二五”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白皮書顯示,2011年至2015年,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檢出不合格食品12828批、6.8萬噸、價值1.5億美元,來自109個國家和地區。

  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說到底還是一次“用腳投票”,要想留住消費者,讓國內品牌真正服務于本國市場,首先還是要提升國產食品的質量和監管力度。一方面是食品行業自覺保證質量,另一方面也要輔以行政處罰手段,對不能達到食品安全標準的產品進行重罰,加大其犯錯成本。其次則是提升科研能力和品牌建設,對本土品牌給予政策上的扶持,培育能夠打入國際市場的高端國產食品品牌,給食品行業增加信心和進步的動力。

  進口食品的運輸成本、關稅附加等其他費用被平攤到商品上,拉高了商品本身的價格,卻給消費者造成一種國內外產品的價格對比,甚至對國內食品產生“便宜沒好貨”的偏見。屢見不鮮的食品安全問題消耗掉了部分消費者的信任,這份信任的修復需要過程,也給了國內食品行業充分的時間來升級技術,以迎合消費者對食品的更高要求。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環保網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蜀ICP備18006642號-1 | 流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