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企穩形勢下我國財政政策選擇
中國經濟已在“L”型底部形成企穩態勢
穩中求進成為經濟工作的方法論。一季度,中國經濟順利地實現了開門紅,各項經濟指標表現搶眼,且指標間的協同關系良好,有效反映了指標的真實性和經濟發展行穩致遠的基礎較為堅實。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806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環比增長1.3%。從總體上看,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四條主線已經基本具備:
(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升,內在結構不斷優化。
一季度,全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93777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比1-2月份提高0.3個百分點,比2016年提高1.1個百分點。制造業、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三大領域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72.2%,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86.2%,拉動投資增長8個百分點。民間投資的回暖較為明顯,增速搶眼。一季度,民間投資5731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7%,增速比1-2月份提高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速為2016年以來最高,企業投資信心逐漸增強。
(二)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消費平穩運行。
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5%,雖比上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全年加快了0.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7.0%。居民收入略快于經濟增長,而扣除人口總量自然增長因素,按2016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推算后的人均GDP增速為6.4%左右。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高于GDP增速0.1個百分點,高于人均GDP增速0.6個百分點左右。
消費繼續保持我國經濟增長第一動力的地位。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7.2%,高于上年同期2.2個百分點,高于同期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58.6個百分點。
(三)產業穩定增長,實體經濟成為中國經濟的堅實支撐。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增速較上年全年回升0.8個百分點,為2015年以來季度最高增速,回升態勢有所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在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的同時,傳統工業轉型升級也在穩步進行。一季度,工業技改投資和設備投資均呈現良好增長,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9.8%,增速比全部工業投資高4.9個百分點;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為41.7%,比去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工業設備投資增長11.5%,增速比全部工業投資高6.6個百分點;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為35.5%,比去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
在工業、制造業取得穩定發展的同時,服務業的發展態勢也在不斷優化和完善。一季度,服務業增長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主要支撐,引領國民經濟平穩增長。其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高出第二產業1.3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6.5%,比第二產業高出17.8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長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7%,比第二產業高出25.6個百分點。
(四)金融形勢保持平穩,金融資源脫實向虛的環境總體改善。
從貨幣市場來看,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59.96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個和2.8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48.88萬億元,同比增長18.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2.6個和3.3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6.86萬億元,同比增長6.1%。一季度凈投放現金301億元。
從信貸市場來看,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4.22萬億元,外幣貸款增加510億美元。3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16.6萬億元,同比增長12.3%。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10.83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個和2.3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但受到減稅政策影響
收支矛盾仍較突出。一季度,我國財政收入實現了較快增長,并有效實現了生產性減稅。受到宏觀調控政策轉向更加積極財政政策的影響,財政支出規模迅速擴張,收支矛盾較為突出,導致了較為罕見的第一季度“赤字”現象。
(一)公共財政收入平穩增長,生產性減稅效應逐步顯現。
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366億元,同比增長14.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59億元,同比增長17.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24207億元,同比增長11.7%。中央收入增幅高于地方5.4個百分點,主要是屬于中央收入的進口環節稅收保持快速增長,拉動同期中央收入增幅提高約7個百分點。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37793億元,同比增長14.7%;非稅收入6573億元,同比增長10.6%,收入結構有所改善。
一季度財政收入較快增長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價格上漲因素。今年以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和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帶動以現價計算的財政收入快速增長。二是經濟企穩向好因素。受價格回升等帶動,企業生產趨于活躍、利潤明顯增加、投資信心增強。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增加,帶動了工業和服務業稅收增長。三是一般貿易進口價量齊升,進口總額大幅增長,帶動進口環節稅收同比增收較多,拉動全國收入增長3個多百分點。上述因素大多屬于外部因素,波動大,穩定性差,要做好全年財政收入增速持續下降的心理準備,仍須按照5%左右的收入增速做好預算管理工作。
(二)一般預算支出增長較快,對經濟的拉動特征明顯。
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917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5767億元,同比增長14.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0150億元,同比增長22%。一季度罕見地出現了首季赤字,規模為1551億元,占當季財政收入的比例為3.5%,占當季GDP的比重為0.9%。
(三)政府性基金收支均快速增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保持盈余。
1.政府性基金收入情況:一季度,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11473億元,同比增長27.5%。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1062億元,同比增長28.6%;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10411億元,同比增長27.4%,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9486億元,同比增長29.9%。
2.政府性基金支出情況:一季度,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8090億元,同比增長18.6%。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本級支出155億元,同比下降31.3%;地方政府性基金相關支出7935億元,同比增長20.3%,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7043億元,同比增長18.7%。
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和方法論
實現“L”型底部運行和企穩工作的重大突破。2017年,宏觀經濟運行上的核心表現是進入到“L”型的底部,經濟探底企穩的形勢不斷好轉,各項調控目標和調控政策也將根據經濟的新特征而有序地展開。
(一)應對經濟的“L”型底部運行壓力與風險是2017年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
從“L”型底部運行的風險與壓力情況來看,無外乎是生產和資產兩個方面。生產方面表現出產出增速放緩,轉型動力不足,企業面對市場裹足等壓力;而資產方面則表現出資產價格大幅上漲和資產收益率明顯下滑的“耗散”型風險,并疊加了匯市、債市和股市等領域的問題。從主要矛盾結點和經濟總體運行來看,生產方面的壓力表現為轉型期的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風險,實體經濟的高杠桿風險和價值形態轉換中的鏈條斷裂風險;資產方面的問題表現為房地產風險、匯率風險等。
(二)以加快轉型升級為核心,夯實實體經濟這一發展根基。
1.正確應對生產性固定資產的折舊壓力,實現創新轉型與企業生產激勵的有效協調。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加速是當前實體經濟發展所面對的潛在矛盾。生產性固定資產的折舊加速問題呈現出典型的“二分性”。生產性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將導致該類資產的內在價值減損,也將導致生產性固定資產作為價值鏈轉換節點的中斷。在十分敏感的“L”型底部運行階段,實體經濟企業的融資安排和拓展速度都將受到明顯的影響。如何既能有效推動經濟轉型和創新發展,又將企業的內在需求和承受力考慮在內,就成為宏觀調控的關鍵角度。
在體系上,宏觀調控應將思路和政策重點整合為三個方面:第一,給予設備更新和技術創新企業以更好的發展空間,從而使其能夠以自身的能力盡可能快地拓展市場,最大化地實現收益。第二,使創新活動和生產性固定資產的價值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特別是實現知識產權的價值,并促進知識產權的交易和流轉。第三,也是最重要、最關鍵的安排,即推動企業以資產的抽象價值形態(資本)而不是以其具體價值形態(某類固定資產)去面向市場和開展經營,考慮到表達的便利,將其稱為“資產資本化”。
2.有序處置非金融企業的高杠桿壓力,防范企業現金流風險、資產穩定性風險和宏觀金融風險。截至2015年年末,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桿率(含政府融資平臺債務)為156%,在國際上處于較高的水平。高杠桿與經濟底部運行相疊加,將會導致企業現金流風險,并由此而引發因資產處置不當而導致的資產穩定性風險,以及因信用不足和定價能力減退而形成的宏觀金融風險等。宏觀調控“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重點采取以下三項舉措:第一,全面推進降杠桿措施,有效防范企業現金流風險。第二,有效釋放產權價值,防范企業資產價值波動風險。第三,堅持管疏結合,有效抑制宏觀金融風險。
3.綜合運用財政金融政策,支持實體經濟投融資自循環,并實現實體經濟與資產市場的深入融合。受到生產性固定資產內在價值減損的影響,實體經濟企業的投融資鏈條出現了某種程度的風險,生產的自循環能力受到較大影響。解決實體經濟投融資鏈條風險的關鍵著力點在于提升實體經濟的融資能力,提高生產性投資的收益水平,并推動存量資產對生產活動的有效支持。宏觀調控在金融方面“要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合理引導市場利率水平,疏通傳導機制,促進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而在財政方面則要以多種方式支持技術改造,促進實體經濟煥發新的蓬勃生機。政策要點是:第一,從推進實體經濟自循環融資來看,應著力做好無抵押融資、經營過程中融資和新型產權創造等政策安排。第二,從提高實體經濟的經營收益來看,關鍵是要做好降成本和補短板兩個方面。第三,從推動存量資產為生產經營服務來看,要推進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置,提高資產處置的便利性,全面實現生產性減稅。
(三)著力防控資產泡沫,維護資產市場的平穩有序。
中央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1.嚴格控制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性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房地產市場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資產市場。從宏觀上看,房地產市場已不能再作為投資品,以謀求價格溢價和作為資產市場的重要交易對象了,否則將導致資源的嚴重錯配、風險的快速累積和實體經濟的大量擠出。目前,對待房地產市場應堅持一個原則,兩個理念和多策并舉。
一個原則就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也即,房子是有用的、有益的,房地產行業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構成行業,要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和城鎮化的發展,而不斷提升房子的質量和數量。但房子本身不能再作為資金炒作的對象,房子的居住性功能成為首要屬性,并應圍繞這一屬性展開政策管理和市場引導。如在宏觀上,要管住貨幣的投放規模和成本;在微觀上,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的信貸需求,并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兩個理念就是“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這也是穩中求進的方法論在房地產領域的重要體現。“抑制房地產泡沫”不是擠爆泡沫,而是阻止泡沫的進一步擴大,并逐步有序地做實房地產價值和理順比價體系關系。“防止出現大起大落”的落點是房地產行業,而不是房地產價格。
多策并舉則是強調當前房地產市場問題的復雜性。既要防風險,又要保平穩,還要去杠桿,并通過資產形態轉化支持實體經濟,絕非一項政策或一個措施能夠應對,只有多管齊下、協同有序、進退有度,才能達成目標。
2.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正確認識匯率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穩定。當前,匯率政策應從匯率水平、波動區間和人民幣的國際支付地位三個方面進行有效的調控和管理。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
在匯率水平上,要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穩定。這一目標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具體要求:一是要建立人民幣均衡匯率水平的評價機制,為人民幣匯率管理提供較為清晰的目標;二是要完善“一籃子”貨幣的構成幣種和權重體系,為人民幣匯率運行提供較穩定的“貨幣錨”;三是確定匯率“適度”的概念和導向方向,是國際收支平衡,還是國內資產平穩,還是出口有效激勵等,供市場主體自發調整和形成合力。
在波動區間上,要適當增加匯率彈性,堅持匯率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也即允許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適當加大,并實現以合理均衡匯率為中心,以管理浮動改革為方向的人民幣匯率區間調控和市場定價。
在人民幣的國際支付地位上要保持穩定。人民幣國際支付地位的穩定要滿足充足性、穩定性和流動性的要求。充足性即世界市場上擁有較多的人民幣計價的資產頭寸和貨幣數量;穩定性即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利率水平和借貸成本應處于適度穩定區間;流動性則要求人民幣在金融市場上提供較為豐富的交易手段、避險工具和衍生產品,并提供面向市場的國際清算和再投資等服務。
- 下一篇:為全球經貿治理提供有效“藥方”
- 上一篇:共享發展的邏輯機理和實現路徑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