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或迎來低波動磨底期
分化明顯
盡管周二A股收紅,但筑底反彈似乎火候不夠,周三股指重心進一步下移,滬綜指最低觸及3051.59點,創下本輪調整新低,也是今年1月16日之后的階段新低。滬指從4月初的高點3295.19點到昨日的最低點,已經調整了接近250點。
不過,期間市場伴隨的是強烈的分化,賺錢的“少數派”十分吸引眼球。統計顯示,4月10日至5月10日的本輪調整行情中,銀行板塊累計跌幅僅為0.88%,跌幅最小;家電、醫藥、傳媒和非銀金融累計跌幅均未超過10%。相對而言,國防軍工、農林牧漁、有色金屬等板塊的累計跌幅均超過14%。
誠然,本周以來金融股表現喜人、頻頻護盤。昨日非銀金融行業上漲1.02%,家電和銀行分別上漲0.33%和0.32%,是僅有的上漲行業。保險股與次新銀行股逆市大漲,張家港行強勢漲停,成為撬動行情的主要因素。不過,雄安新區、京津冀一體化、航母概念指數的跌幅分別達到4.76%、4.69%和3.68%。
昨日對上證綜指的指數貢獻度居前七位清一色是金融股。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的指數貢獻度最高,分別是2.36%和2.26%;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新華保險和中國太保的指數貢獻度也均超過0.4%。
不過,即便是“少數派”內部,也是少量強勢股帶動。銀行板塊內部,張家港行漲停,吳江銀行和江陰銀行分別上漲7.01%和5.87%,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華夏銀行和興業銀行下跌。非銀金融行業內部,中國平安、西水股份、新華保險和中國人壽漲逾3%,西南證券、國元證券、渤海金控等跌幅均超過3%。
護盤頻現
股市有股諺稱“多頭不死,空頭不止”,往往是在反復進出的多頭受到徹底打擊,才能使得被動“多轉空”的做空力量消失。
不過,股市之中諸多特征顯示出多頭仍然活動頻繁。首先,行情連跌之后的反抽行情頻頻上演,但市場重心節節下移。如4月14日至4月18日的快速四連跌之后,出現兩日反彈行情;但隨后重心又出現一波快速下移,并創出本輪調整新低。在這樣的行情中,資金造就企穩反彈假象,但是并不會真正去解放“套牢盤”,反而為空頭造就了更加良好的殺跌時機。
其次,護盤力量頻現,指數穩定背后卻是大批量資金派發。不管是“中字頭”的集體異動,還是金融股的積極護盤,均顯示出穩大盤的意圖。然而在大盤指數穩定的背后,卻是行情熱點的大分化,投資者深感賺錢困難。而另一方面,藍籌股護盤也從側面體現出缺乏熱點的市場中,資金尋求安全性的主要訴求。
再次,大股東增持現象更受市場關注。粗略統計發現,5月以來已經有百余公司發布了增持計劃,而且其中不少是公司實際控制人、大股東用真金白銀直接增持,彰顯對公司發展和股價的信心。還有公司股東諸如ST天成承諾高溢價認購增發股份,變相彰顯公司信心。然而從股價走勢來看,行情的低迷、信心的不足使得投資者對這種情形并不買賬。
私募投資人士指出,上述現象吸引著多頭反復進出,而后又形成多殺多情境,對行情反而形成傷害。而多頭力量的衰竭,則使得做空動能隨之減弱。從歷史底部的情形來看,大股東增持往往是邊增邊套,伴隨著行情底部的產生;多頭反復嘗試而停止之后,則預示著真正底部的臨近。當前,市場看多的人仍在,多頭自救活動也才剛剛開始,空頭動作也就仍未結束。
筑底路仍長
創調整新低之后,任何一個點位都可能是市場底,但是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知道。實際上,老股民都知道,股市筑底過程中往往要經歷多個階段:隨著政策收緊到一定程度,逐步形成“政策底”;看到政策底之后會出現“情緒底”;悲觀情緒到達一定程度之后回暖,資金開始緩步介入嘗試短線博弈,鑄就技術面反抽出現,成就“技術底”。這些底部特征紛紛出現,才意味著筑底進程的逐步推進,以及新機會的逐步孕育。
市場可能進入低波動的磨底期。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指出,2016年1月底以來幾次市場回調都是先快跌后磨底,磨底期如2016年的5月10日至2016年6月24日,2016年9月12日-30日,2016年12月15日至2017年的1月19日。從成交量和換手率的角度,去年幾次市場調整的低點來看,如2016年5月底、9月底、12月底,全部A股成交量都調整到250億股左右,換手率都降到160%左右,最近一周成交量最低311億股,換手率200%,情緒指標相比前一周有所降溫,還需要時間繼續降溫。此外,目前銀監會監管仍處于摸底自查階段,要求6月12日前報送自查報告,這個過程中流動性壓力難消。
當前,A股市場筑底之路顯然才剛剛開始,防御是第一要務,真正的機會仍需耐心等待。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認為,監管繼續加碼,風險偏好將持續收縮。繼4月下旬連發三文后,近日保監會又發布了《關于彌補監管短板構建嚴密有效保險監管體系的通知》。
華創證券王君團隊表示,5月A股市場將以震蕩尋底的方式呈現,市場需要以時間換空間來尋底。
方正證券宏觀策略分析師任澤平指出,未來貨幣政策偏緊,將在施壓去杠桿、呵護流動性和穩增長之間尋求平衡。央行縮表,基礎貨幣投放減少,商業銀行和非銀機構縮表,信用創造收縮。金融去杠桿、需求二次探底,供給出清使得龍頭更為受益。
投資策略上,王德倫建議增強大銀行、大保險等防御性配置;或立足中長期,從基本面出發,布局業績良好、估值合理但由于被近期的市場錯殺的品種或板塊
- 下一篇:次新銀行股何以成為“不死鳥”
- 上一篇:成本節節攀升 餐飲企業加速信息化運營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