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里的魚哪兒去了?
江豚、蘭州鲇、鯪、達氏鰉、三角帆蚌、松江鱸、異齒裂腹魚、絲尾鱯……這是“十大河流水生生物名片征集活動”評選出的十大河流水生生物名片。其中,一些水生生物的種類數量稀少、非常瀕危,急需得到保護;一些水生生物已成為當地重要經濟類物種,甚至淪為當地居民菜譜中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當前,水產品市場需求與資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水生生物資源嚴重衰退,水域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部分水域已呈現生態荒漠化趨勢,外來物種入侵危害也日益嚴重。加之管理體制不暢、監管不力等原因,使得養護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資源已成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已刻不容緩。
魚類資源數量逐年銳減
以“關愛水生生物,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的“十大河流水生生物名片征集活動”自 2013年5月啟動,結合網絡投票結果和專家評議意見,最終選出的十大河流水生生物名片包括:長江生物名片——江豚、黃河生物名片——蘭州鲇、珠江生物名片——鯪、黑龍江生物名片——達氏鰉、淮河生物名片——三角帆蚌、遼河生物名片——松江鱸、雅魯藏布江生物名片——異齒裂腹魚、瀾滄江生物名片——絲尾鱯、怒江生物名片——貢山裂腹魚、額爾齊斯河生物名片——哲羅鮭。
據了解,這次投票在短短兩個月期間就收到了25萬人(次)的網絡投票,覆蓋全國22個省(市、區)。參與投票的網友“飛翔的魚”說:“我作為一個生活在長江邊的普通老百姓,懇請政府能采取果斷措施保護長江。白鰭豚功能性滅絕說明長江的生態已經受到了嚴重破壞。長江已經無魚可捕了,保護我們的母親河長江真的刻不容緩。”
說起長江里的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陳大慶總是會拿美國密西西比河來對比。他清楚地記得在2006年,他坐快艇行進在密西西比河上,河里的魚追著他們游,“有魚甚至跳到船上來”。一說到長江,他長嘆一口氣:“別說魚跳到船上來,就是一個漁民拿漁網辛苦一整天,可能也就能捕到20斤魚左右,這還算是好的。”根據他的研究,在過去的40年中,長江的年捕撈量已從50萬噸下降到了不足10萬噸。
多重因素造成資源衰竭
《2013長江上游聯合科考報告》稱:長江上游漁業資源嚴重衰退,金沙江干流魚類資源瀕臨崩潰,特別是金沙江流域大規模地建設水電項目,今后恐怕還會有更多長江特有物種消失。
毫無疑問,導致魚類資源衰竭的因素并非只有水電一個。
水域污染導致水域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過度捕撈造成漁業資源嚴重衰退、人類活動致使大量水生生物棲息地遭到破壞。一方面是水生生物資源亟待保護的嚴峻形勢,另一方面卻是水生生物資源保護面臨的尷尬困境。
渤海油田溢油事故的處理一方面充分暴露出我國生態損害賠償機制上的軟肋,同時也凸顯出我國水生生態資源保護的困境。由于《海洋環境保護法》對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賦權不夠,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對企業拒不執行環評報告書要求的行為缺乏必要的監督和制約權;由于協作不夠,才會經常出現在建設單位組織的環評報告書審查評價會議上,漁業部門因未接到海洋部門的通知而缺席的尷尬情況。
由于水域污染、捕撈強度過大和水上工程建設的嚴重損害,漁業資源衰退的趨勢尚未從根本上得到遏制,而長期的粗放型經營和掠奪式的捕撈方式,則進一步加重了傳統優質漁業品種資源的衰退程度。
如今,不僅珠江口水生生物資源嚴重衰退,“通過三峽水閘下泄的魚苗死亡率更是高達 99%,長江水生生物種群資源正急速衰退。” 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祖亮如是說。
大量涉水、涉海工程建設項目在給人類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對水生生物資源生態構成了威脅,加之一些地方對生態修復重視不夠,這就進一步加重了威脅程度,直接導致大量水生生物棲息地遭到破壞,水生生物的生存條件不斷惡化。
近尾洲、大源渡、株洲大壩相繼建成后,湘江“四大家魚”產卵場年產卵繁殖規模已從上世紀 80 年代以前的 20 億尾左右降至現在的 0.5億~1 億尾之間,對洞庭湖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個別地方領導唯GDP論,當建設項目與水生生物資源生態補償沖突時,便違規對投資企業一路“開綠燈”,對企業進行特別保護,致使不少地方圍填海盲目無序,涉水、涉海項目任意減免甚至沒有生態補償。
根據《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規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工程項目的審批、監督、驗收等。但在實際操作中,經常出現項目審批部門不嚴格驗收生態補償措施的情況,致使生態補償得不到落實。再如,一些省區,由于至今沒有明確規定庫容為 1000 萬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庫必須到省級漁業主管部門進行漁業資源環評,致使水庫工程對水生生物資源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難以完全落實。
水生生物亟待系統保護
建立健全協調高效的管理機制是破解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記者此前曾跟隨長江源區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科學考察團對長江源區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現狀進行過采訪。記者了解到,在整個長江源區,僅青海省格爾木市成立了漁政管理站。
專家建議,要不斷完善以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為主體,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共同參與的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管理體系。財政、科技等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切實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的相關工作,環保、海洋、水利、交通等部門要加強水域污染控制、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要將水生生物的保護提升到與陸生野生動物同等地位,切實把水生生物納入有效管理范圍。
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是一項社會公益性事業,各級財政如何在加大投入的同時,整合有關生物資源養護經費,統籌使用?
在采訪中,專家建議,要積極改革和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投入、銀行貸款、企業資金、個人捐助、國外投資、國際援助等多元化投入機制,為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提供資金保障。建立健全水生生物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完善資源與生態補償機制。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誰損害誰修復的原則,開發利用者應依法交納資源增值保護費用,專項用于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對資源及生態造成損害的,應進行賠償或補償,并采取必要的修復措施。
同時,要針對目前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抓緊制定漁業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配套法規,形成更為完善的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建立健全各項養護管理制度,強化漁業行政執法隊伍建設,開展執法人員業務培訓,加強執法裝備建設,增強執法能力,規范執法行為,保障執法管理經費。
此外,還應加大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方面的科研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全國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對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進行調查和監測。建立水生生物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為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 下一篇:環保公安聯合查處污染案件
- 上一篇:舉力攻堅:一條沒有終點的“長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