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區環境急需提質再造
產業集群發展至今,很多地方都形成了一些特色產業區甚至特色產業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以廣東省為例,僅省級特色產業鎮就多達413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數達3.03萬家,生產總值占全省GDP的38%。
然而,由于人們的認識、經濟及技術水平等受時代局限,一些特色產業區(鎮)的建設與營運管理標準低于最新標準,尤其是區域內中小企業的工藝技術、生產管理與在線監測監督水平明顯偏低,導致一些特色產業區(鎮)的生產效率、節能與環境保護水平普遍偏低,急需提質再造。
筆者認為,特色產業區(鎮)環境提質再造主要有以下途徑:
一是通過企業升級改造,提升企業的工藝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生產管理和監測監督水平,逐漸提高企業的環境保護水平。企業的工藝技術、節能及環境保護措施、生產管理水平是環境污染物排放總量及濃度的決定因素之一,企業提質升級自然是提高環境保護水平與環境效益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生產效率、經濟效益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企業應強化環境自覺,將環境保護內化于企業文化,自覺遵守環境保護政策法規與標準,主動提升生產技術與管理水平,開展節能環保改造,高標準建設污染物排放監測監督裝置,融環境保護于企業發展之中。行政管理部門應將企業環境保護信息納入公共信用體系項目,并建立企業環保紅黑名單。
二是通過特色產業區(鎮)的生態工業園化再造,整體提升區域的環境保護水平。行政管理部門應將特色產業區(鎮)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發揮商會的行業管理作用,推動特色產業區(鎮)整體進行生態工業園化再造,減少特色產業區(鎮)的總污染排放量。
要以規模以上企業為骨干,通過企業關停并轉,再造產業鏈和污染物處理的“食物鏈”,借此提高產業集聚度,突破關鍵工藝技術,促使企業轉型升級,優化上下游產業鏈,建立污染物處理的“食物鏈”。
要在企業獨自開展環境治理的基礎上,建設特色產業區(鎮)污染物集中深度治理設施,變企業獨立排污為特色產業區(鎮)集中排污,以便于污染物排放監測監督,降低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管成本。
借鑒美國大氣污染物控制的“泡泡政策”,推行特色產業區(鎮)污染物總量控制辦法,允許特色產業區(鎮)根據區域內企業的實際情況,兼顧企業污染物控制成本和產業持續發展,在企業內部及企業之間調劑污染物排放種類與數量。
三是新建高標準的產業園,將特色產業區(鎮)內的企業遷入園區。這項措施的優點是高標準另起爐灶,有利于園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極大化,而劣勢是園區建設所需時間長、成本高昂,在人多地少的地區推行難度較大。特色產業區(鎮)提質再造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事關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治理的融合,應穩妥推進。對于土地供應緊張地區,可優先考慮對業已形成的特色產業區(鎮)進行生態工業園化再造,適時督促企業升級改造,既穩住企業、產業與經濟發展,又促進企業、特色產業區(鎮)與環境提質再造。對于土地供應有保障的地區,可以考慮將特色產業區(鎮)企業遷入新建產業園,同時要衡量新建園區的時間與成本。
- 下一篇:強化環保督查正當其時
- 上一篇:創新宣教思路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