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完整的法治思維
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思想。中國是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切權利屬于人民,國家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人民依法有序參與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法學理論中有一個說法,法治是保障公眾權利、約束管理權利的。古羅馬的法學家西塞羅在《法律篇》中有一句名言,即“人民的福祉是最高法律”。這在社會主義中國的今天,才有可能變成生動的社會實踐。
法治是國家現代治理的基本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是涵蓋范圍廣泛的治理方式。現代法治,從一定意義上講,是民主基礎上的現代治理。
法律要體現實質正義。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要體現“良法善治”,我認為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法律是由人制定的,立法的指導思想或主旨至關重要。西方法學理論中有一種主張強調自然法精神,認為在法律之上還要受道德的支配和影響。我認為,道德倫理與法律的制定是存在互動關系的。制定法律,必須考慮道德倫理,把道德倫理作為價值取向,明顯不符合道德倫理的條文不能寫。法律約束是剛性的,違反了就要承擔法律責任,不合道德倫理的,未必都違法。道德倫理方面的要求,具備條件的要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對法律的普遍尊重,在法律適用問題上,除明文規定外,任何人都沒有例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平等,知名人士與普通人平等,富有的與經濟條件一般的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任何人違法都不能消遙法外。
法治實踐要體現現代文明。法治實踐依靠程序來維系,最終還是要靠人來實施。法治文明要通過程序正義、法治精神和人的文明素質來體現。把法治宣傳、法治教育與法治處置結合起來,是法治文明;對弱勢群體實行法律援助是法治文明;糾正冤假錯案、實施國家賠償是法治文明;重證據、不搞刑訊逼供是法治文明;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是法治文明。在法治實踐中,常常有的個案備受社會關注,有人擔心輿論干擾司法,實際上,換個視角看,在防止社會非理性情緒影響的同時,司法裁決也需要綜合考量。我們說“法不容情”,是不容私情,并不是完全不考慮人倫常情。
- 下一篇:一帶一路建設推進文明交流互鑒
- 上一篇:庭審錄音錄像規則的創新發展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