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治理要“鋪天網”“開天眼”
外賣行業有多火?看一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就知道了。截至去年12月份,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2.09億,年增長率為83.7%。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如何規范和引導網絡訂餐這一迅速火爆起來的新興業態,使消費者既能體驗網絡訂餐的便利,又能安全享用美味,成為“互聯網+”時代食品安全治理的一個重大課題。
為破解這一課題,美團點評集團研發投用了“天網”系統,與北京、上海、廈門、金華等城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實現數據對接,入網經營商戶食品經營許可證等信息數據“登記”與“驗真”一步完成,此舉在業內尚屬首次。“天網”系統可跟蹤餐飲商戶入網、經營、退出的全生命周期,在“戶戶有記錄、問題有著落”的基礎上,美團點評還與食藥監部門合作推出用戶評價大數據“天眼”系統,智能檢索分析用戶消費評價,由此形成負面信息線索庫,監管部門可據此動態監控檢查商戶行為。
我國傳統的食品安全治理主要有三個層面,一是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依法承擔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二是各級政府及食品監管等相關職能部門,依法承擔監管責任;三是消費者和社會其他方面,以多種形式參與監督和食品安全綜合治理。可以說,眼下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加強食品安全治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天網”系統和“天眼”系統就是最好的例證。
從性質上講,網絡訂餐平臺仍然屬于食品經營企業,需要承擔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但又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食品加工企業、食品流通企業和餐飲服務企業,它是利用新技術組建的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成千上萬家傳統食品企業、餐飲企業在這里聯通、聚合。平臺的最大優勢是擁有先進的技術手段,不僅能夠提高監督、管理入網企業的精準度和效率,還能為政府監管部門提供大數據信息,為食品安全監管創新升級提供新的思路和技術支持。
網絡訂餐平臺和政府職能部門加強合作,雙方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被監管與監管的關系,前者既是政府職能部門監管的對象,又承擔著從政府職能部門衍生或轉移出來的部分監管職能。網絡訂餐平臺一方面要接受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另一方面又要履行對入網經營商戶的監管職責,在當下食品安全治理格局中,成為與傳統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政府職能部門兩個層面都密切相關的特殊治理主體。
目前,食品行業已全面融入“互聯網+”,網絡訂餐及食品生產、流通、批發零售等環節的第三方平臺會越來越多。為此,相關職能部門必須重視并研究美團點評等網絡訂餐平臺的經驗,全面鋪開天網、打開天眼,在更高層面實現信息共享、協同發力。同時,第三方平臺也應與政府職能部門、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合作治理,共同探索“互聯網+”條件下的食品安全監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