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為行業發展把脈:中國奶業以質正身 重建信心
2017中國奶業展覽會上,消費者在企業展臺品嘗和了解相關乳制品。 本報記者 李華林攝
目前,我國奶牛規模養殖成為主流、乳品企業加快建設一體化的生產模式、生鮮乳的主要質量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奶業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生產能力總體保持穩定,中國奶業正以全新的面貌整裝待發—
“中國奶業,從跌至低谷到浴火重生,牽動了千千萬萬消費者的心,重建消費信心的路道阻且長,雖難亦往。”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在近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奶業大會暨2017中國奶業展覽會上說。
奶業取得長足進步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奶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生產能力總體保持穩定,2016年,奶類和乳制品產量分別達到3712萬噸和2993萬噸,乳品市場供應充足。于康震認為,這主要得益于奶牛單產和大型養殖場產能的提高。目前,奶牛平均單產達到6.4噸,比上年提高0.4噸,規模養殖比例從2008年不足20%增至53%,奶站從2.3萬個減至6130個,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627家,嬰兒配方奶粉企業103家。
“國家對奶業實行的是史上最嚴格,甚至是最嚴苛的全產業鏈的監管制度。”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說,國家食藥監總局每年用于監測的經費達4億元,用于食品的占2億元,其中用于奶業的就有1億元。從產值看,乳品占食品的2.9%,但監測費用占到50%。
監測結果令人欣慰,去年違禁添加物檢測合格率100%,生鮮乳檢測合格率99.8%,乳制品檢測合格率99.5%,嬰幼兒配方奶粉合格率98.7%,生鮮乳質量已步入國際先進水平,完全具備生產一流優質乳制品的基礎和條件。
此外,領軍企業表現突出,伊利、蒙牛同時入選中國最具價值品牌100強,伊利更是榮登榜首。現代牧業純牛奶四次蟬聯、飛鶴嬰幼兒配方奶粉三次蟬聯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金獎,旗幟嬰幼兒配方奶粉榮獲特別金獎,君樂寶奶粉成功登陸香港銷售。“這不只是企業的榮譽,更代表著中國的乳品品質得到了世界的認可。”高鴻賓說。
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奶業面臨的問題不容回避。”于康震說,2015年以來,每年上半年都曾發生“賣奶難”的問題。據調查,近期奶業主產省生鮮乳限收量約占總產量的10%,奶牛養殖虧損面超過50%。
收購價格低,賣奶難,乳制品消費增速放慢等,奶業發展困難不少。高鴻賓認為,這既與宏觀經濟大環境和國際乳制品價格周期性波動有關,也與乳制品本身的消費結構有關。“奶類消費發達國家是吃奶,即消費大量的干乳制品,但我國主要是喝奶,即消費大量的液態奶。美國年人均奶酪消費16公斤,歐盟18.3公斤,折合生鮮乳160公斤和183公斤。我國年人均消費量是0.1公斤,折合生鮮乳也就1公斤。”高鴻賓說。
國產奶消費信心還處在修復階段,消費者盲目跟風、“唯洋品牌是瞻”的心理依然常見,代購、“海淘”沒有質量監管卻備受追捧。“客觀地說,這些年國外奶制品進口在大幅度增加,2008年進口不到40萬噸,之后逐年遞增,去年已經達到217萬噸,這確實給中國奶牛養殖帶來了很大影響。”高鴻賓說。
“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自身競爭力不強。”于康震說,飼料和人工等要素成本上升快,技術和管理節本增效能力提升慢,奶牛養殖和乳制品加工一體化程度仍然不高,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奶業的各個環節都還有待轉型升級。
盡管奶業發展形勢不容樂觀,高鴻賓認為,中國奶業前景廣闊、潛力巨大。“目前我國人均奶消費量只有36.2公斤,是亞洲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發達國家的十五分之一,甚至比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消費水平低約40公斤,增長空間較大。”伴隨著城鎮化的持續推進,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日趨縮小,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的乳品消費能力大幅上升,乳品市場蘊含著新的消費增長機會。
新機遇中開創新格局
“近年來液態奶整體增長緩慢,但低溫乳制品一枝獨秀,增幅明顯,其中低溫奶每年始終保持著24.3%的增幅。”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說,相較于采用高溫滅菌工藝的常溫奶而言,以巴氏殺菌奶為代表的低溫奶采用鮮奶為原料,全程冷鏈貯銷,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營養含量和口感,是世界各國液態奶產品的主流。
西風東漸,國人的消費習慣也在慢慢發生變化。“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低溫奶,需求結構升級成為國內乳品市場新的增長動力,這是未來乳企需要抓住的新機遇。”席剛說。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經營低溫奶產品的企業數量已經超過了400家,除了新希望、衛崗、天友、長富等一大批以生產巴氏奶為主的區域性企業外,伊利、蒙牛等大型企業也設立了自己的低溫事業部,進軍低溫市場。
奶業產業鏈長,除乳品加工和銷售外,飼草料種植、奶牛養殖等環節也要把好質量關。于康震說,提振中國奶業,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優質安全為核心,“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改革創新,結構調整,轉型升級。
很多企業已探索出打開優質之門的模式,如飛鶴乳業最早實施了全產業鏈生產嬰幼兒奶粉。飛鶴乳業副總裁盧光說,公司生產優質奶粉的奧秘就在于“種養加一體化”和“從擠奶到加工2小時完成”的生產模式。目前,飛鶴在全國建成8個萬頭專屬牧場,奶牛總存欄量達到6萬余頭,泌乳牛存欄量達3萬余頭。
更多奶企在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蒙牛、伊利、光明、新希望等乳品企業以投資新建、收購和控股形式在澳大利亞、法國、新西蘭等國建立了奶源基地或加工廠,乳品企業國際能力和全球資源整合能力明顯提升。高鴻賓說,這無疑能進一步幫助消費者認知國內奶企現狀,提振奶制品消費信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華林)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