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報告:中國有能力守住不發生金融風險底線
中國人民銀行7月4日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7)》稱,2017年將把防范風險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加強系統性風險監測與評估,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完善存款保險制度功能,探索金融機構風險市場化處置機制,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這也是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中央政府要求金融體系加強去杠桿、防風險的主要任務。
《報告》提出,將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強化金融監管協調,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統籌監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統籌負責金融業綜合統計,推動建立更為規范的資產管理產品標準規制,形成金融發展和監管強大合力,補齊監管短板,避免監管空白。
在混業經營的背景下,監管缺乏協調成為金融機構利用監管漏洞投機套利的主要原因,在這一過程也醞釀了潛在的金融風險。在今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出“維護金融安全,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要求金融系統“不忽視一個風險,不放過一個隱患”。
在過去的幾個月,金融監管部門積極行動起來,亡羊補牢,補監管的短板,制定和落實了一系列的監管措施,從五月份的數據以及當前的現實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金融體系內的杠桿率在緩慢下降,投機行為得到抑制。《報告》透露,將對資產管理業務快速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突出風險和問題,堅持有的放矢的問題導向,從統一同類產品的監管差異入手,建立有效的資產管理業務監管制度。分類統一標準規制,逐步消除套利空間;引導資產管理業務回歸本源,有序打破剛性兌付;加強流動性風險管控,控制杠桿水平;消除多層嵌套,抑制通道業務;加強“非標”業務管理,防范影子銀行風險;建立綜合統計制度,為穿透式監管提供根本基礎。
但是,暴露出的問題不僅僅在于監管政策的相對滯后,更在于監管機制不協調造成。根據國內一些媒體報道,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即將召開,將討論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工作,解決監管體系分散化帶來的監管漏洞和風險問題。改革各自為政的監管體系的呼聲由來已久,目前的監管體系已經不適應混業經營的現實,并且,不同領域做大做強的競爭性的趨勢以及監管父愛主義,實際上削弱了對市場的盲目與冒進的約束力。
在《報告》當中,央行強調了其應負責中國的宏觀審慎管理職能,并闡述了三種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組織結構模式,一是將宏觀審慎職責賦予中央銀行,由央行董事會或行長作出決策;二是將宏觀審慎職責賦予央行內設的專門委員會,這個安排有利于防范央行的雙重職能(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間的潛在沖突;三是將宏觀審慎職責賦予一個獨立于央行之外的跨部門委員會,通過政策協調、信息共享、共同研究系統性風險的方式來制定和實施宏觀審慎政策。毫無疑問,金融工作會議將就監管改革給出一個清晰的答案,這也是市場長久以來所期盼的。
金融去杠桿的工作在上半年得到了有計劃的實施,有步驟的推進以及合理的安排,在央行保持流動性穩定的基礎上,并沒有對市場構成流動性沖擊,但對激進的金融機構構成了壓力,并且將這種壓力成功地轉換為有序的調整。隨著金融監管制度的改革與完善,監管工作經歷緩沖期后應該步入常態化的強化,堅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建立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健全金融風險特別是跨行業、跨市場風險的監測、評估、預警和處置體制機制建設等。
《報告》也透露了中國推進金融監管改革決心的一個重要背景,即中國經濟基本面保持了中高速增長、較低的通貨膨脹和基本平衡的國際收支并行不悖的良好發展態勢,金融業在持續推進的改革開放進程中積累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特別是作為金融業骨干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比較高,金融管理部門可動用的工具和手段多。《報告》認為,中國有信心和底氣、有能力和辦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