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嗎
一直以來,就有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威脅到人類生存的觀點,而“阿爾法狗”能在典型的反映人類智慧的圍棋比賽中屢屢打敗人類,更是加重了一些人的擔憂。
那么,人工智能對人們工作、生活的直接影響到底有多大?它具備了人的部分能力,甚至比人類做得更好,未來會不會和人類搶“飯碗”,甚至對我們產生威脅?
具有不可
比擬的優勢
未來人工智能可在金融投資、醫療診斷、企業經營、軍事指揮等方面進行高水平的預測和決策
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嗎?應當說,這種擔憂也有一定道理。
近年來,人工智能各方面的發展都在逐漸完善,應用也越來越多,并且在很多方面的表現都超越了人類。
比如,2015年9月,騰訊財經推出了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它能根據算法在第一時間自動生成稿件,瞬時輸出分析和研判,一分鐘內就能將重要資訊和解讀送達用戶。
還有,備受關注的微軟小冰,作為一個虛擬伴侶型機器人,它能夠模擬人的語氣與人對話,聊天時讓人感覺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并非機器。
此外,據外媒報道,摩根大通已經開發出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軟件,原來律師和信貸人員每年需要36萬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該軟件只需幾秒就能完成,且錯誤率大大降低。
青島智能產業研究院智慧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劉希未說:“在問題求解方面,人工智能程序已經能知道如何考慮它們要解決的問題,即搜索解答空間,尋找較優解答。在無人駕駛方面,人工智能已經可以實現長距離復雜路況下的自主駕駛。”
“未來在認知層次,人工智能還將會有廣闊應用空間,例如人工智能可在金融投資、醫療診斷、企業經營、軍事指揮等方面進行高水平的預測和決策。”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孫哲南說。
而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則認為人工智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沖擊將更為巨大。2016年底,他在英國《衛報》發表文章預言說:“工廠的自動化已經讓眾多傳統制造業工人失業,人工智能的興起很有可能會讓失業潮波及中產階級,最后只給人類留下護理、創造和監管等工作。”
這樣的判斷還有待未來驗證,不過,相比人類智慧,人工智能的確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
劉希未說:“和人腦相比,人工智能算法應對數值和符號計算更加精確快速,穩定可靠。特別是對于有確定規則的計算問題,人工智能可以遠遠超出人腦的計算速度,也更容易找到最優的解答。比如,在數值計算,圖形、語音、生物特征、行為姿態等方面的識別,甚至更加復雜的預測推理任務方面,人工智能都有超越人腦的優秀表現。”
不會取代
甚至威脅人類
人工智能不具備感性思維,無法跨越到意識領域
那么,人工智能真的會因此而取代人類本身,甚至對我們產生威脅嗎?記者采訪的幾位專家都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首先,專家們認為,當前的計算機架構和編程模式具有本質上的劣勢,使得人工智能無法實現與人腦情感、意志、心態、情緒、經驗等方面的自然交互。本質上,人工智能僅僅是物質世界范疇的概念,無法跨越到意識領域。
1981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獎的羅杰·斯佩里博士曾發布著名的“左右腦分工理論”,認為人腦的左右半球有著不同分工:左半腦擅長分析、邏輯、演繹、推理等理性抽象思維;右半腦擅長直覺、情感、藝術、靈感等感性形象思維。迄今為止,人工智能的所有智能化表現僅僅在模仿人類左半腦的理性思維模式,而完全不具備右半腦的感性思維。
“也就是說,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還很難應對具有顯著人類主觀意識影響的社會文化和意識領域的各類問題,而人腦卻可以通過長期在復雜社會環境下的學習成長輕松應對這類問題。”劉希未說。
他進一步舉例說,比如人工智能至今也還沒有創作出真正具有人性境界的作品。“電腦與人腦,畢竟有著機械性與生命靈性的本質區別,因此,電腦創作與人腦創作之間尚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個性化是人類文學藝術創作的生命,而已有電腦創作系統尚無個性可言,只不過是對已有的藝術作品的模仿、復制與重組。”
那么,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完善,將來是否有可能實現這種自發的情感智能呢?
“情感智能化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讓機器本身具有情感,另外一個是讓機器理解人的情感,兩者是不一樣的”,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易建強說,“讓機器去理解人的情感,這件事是有可能做到的。目前有一部分機器人系統能夠做到部分理解場景、環境及對話內容,并根據其結果做出相應的反應或者表情。但要機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統完全達到人類的水平,有自發的情感和創造性,那是很難實現的,或者說不可能實現。”
中國自動化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王飛躍對此表示認同,“我個人認為100年內無法實現,或許永遠不可能實現,除非重新定義什么是人的情感、理解、推理等等。原因很簡單,人們現在都還不清楚這些情感的內涵、產生的過程及其方式。”
將成為人類
發展的加速器
人工智能的確會對人類就業造成一定沖擊,但人類的工作不會消失,而是轉變為新的形式
科學家們還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只是人類智慧創造的一種新型工具,它有助于人類更快做出突破,提高我們應對那些亟待解決的全球性難題的能力。
“我們需要人工智能這個強大的工具來幫助處理復雜問題,預測未知,支持我們實現以往不可能的目標。”王飛躍說。
專家們表示,很多劃時代的科技成果必然引發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短期內很可能難以被接受,但若放眼歷史長河,就會發現,所有重大的科技革命無一例外地都最終成為人類發展的加速器,同時也是人類生活品質提高的根本保障。
“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也同樣如此,它的確會對人類的就業造成一定沖擊。比如,人工智能更適合處理簡單重復、規則確定或者通過案例學習可以找到有效處理規則的問題。像安檢、看病理切片和監控視頻審核等交給人工智能更為高效可靠,這些工種也因此比較容易受到沖擊和替代。”不過,易建強表示,不必因此就擔心它會徹底取代人類。“以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例,它不僅僅是讓人類的既有工作被取代,同時會制造出足夠多的新的就業機會。大多數情況下,工作不是消失了,而是轉變為新的形式。”
易建強說,馬車被汽車取代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當年,汽車開始進入大城市并逐漸普及的過程中,曾經在數百年的時間里充當出行工具的馬車,面臨著“下崗”威脅。但后來的事實證明,新興起的汽車行業擁有比傳統馬車行業多出數千倍甚至數萬倍的產值和工作機會。
“現階段,在一個真正實現人工智能的工作場景中,傳統勞動者也并未被‘下崗’,只是改變了角色而已。仍然需要人類對人工智能的表現進行監控,進行情報采集與分析,以及開展預測性的實驗與評估,引導性的過程管理與控制。”王飛躍說,“我相信將來人類90%以上的工作是由人工智能提供的,就像今天我們大多數的工作是由計算機和各種其它機器提供的一樣。”(原標題 “阿爾法狗”橫掃棋壇,寫稿機器人一分鐘“出活”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嗎?)(記者 吳月輝)
- 下一篇:國內首個AI小鎮落戶天津
- 上一篇:西藏將為230余萬農牧民打造信息化生活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