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發200萬罰單敲警鐘 銀行同業依賴癥或走向終結
銀行業內人士認為,同業去杠桿已初見成效,未來同業業務將去"影子化",以真實的資產信用作支撐,并回歸以同業投資為主。
200萬罰單再敲警鐘
這張200萬的罰單,其案由為"同業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處罰單位是浦發銀行廣州分行。
以單個案由開出如此巨額罰單,實屬罕見,給銀行同業從業者造成較大震動。某股份制銀行廣州分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王建(化名)對記者表示:"案由寫得比較簡單,但是涉及的肯定不止一個項目。"
銀監部門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監管部門對銀行同業業務的現場檢查仍在繼續,接下來一段時間內針對同業業務違規的罰單不會少。
銀行業內人士坦言,相比往年,銀監部門這一輪現場檢查"動真格"了,預計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放松。王建稱,"每個項目的全套資料,包括有沒有現場照片、有多少人去現場核實、后續資金投向等細節都查得非常細。"
監管部門對銀行同業業務如此"高壓"有其深意。專家直言,近幾年銀行同業業務急劇膨脹,帶有"影子銀行"特征,導致金融亂象橫行和資產泡沫集聚。
CF40高級研究員、中投公司原副總經理謝平認為,銀行同業業務和理財產品是金融體系風險的重要方面,是當前金融體系復雜性加劇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產生的通道業務具備跨市場、跨機構、跨產品的金融交叉特征,對當前監管框架構成挑戰。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直言,目前存在很多利用影子銀行形式進行的監管套利,表外、場外,線上的活動已引起監管當局高度關注,將成為下一步整治的重點。
不過,專家建議,針對同業業務風險的排查和清理,要注重新老劃斷、過渡期安排。交叉金融業務的關聯性決定了某種業務模式在短期內發生重大調整可能發散傳導,對金融市場產生沖擊。因此,在面對風險隱患主動作為、及時規范的同時,要做好過渡期安排,避免對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運行造成重大沖擊。
利潤與人員齊"分流"
不少券商研究機構表示,同業去杠桿已初見成效。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認為,今年以來對銀行同業業務的嚴監管成效顯著,業務規模處于下行通道,更多銀行愈發注重提升存款業務能力。
對于王建這些銀行同業從業者們來說,同業業務利潤的大幅縮水讓他們深有感觸。王建說,"前幾年我們銀行的同業業務占了全行利潤的半壁江山,今年估計砍半都不止了。我們廣州分行下面的支行,前兩年同業業務的利潤都是幾億元計算,而今年上半年有個兩三千萬就不錯了。"利潤縮水的直接效應,就是人員分流。王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有人轉崗,但更多的人只能離開,因為現有的這些業務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
王建以同業存單嵌套同業理財進行委外投資為例,銀行A向其他金融機構發行同業存單,募集資金,再將這些資金投資銀行B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這樣銀行A發行同業存單募集的資金原本需要交納存款準備金,用于購買同業理財后則不需再繳準,而銀行B則將發行同業理財產品所得資金再委托基金、證券公司等資管機構開展委外投資,相關基金、證券公司再通過加杠桿的方式提高投資回報率。"這是一條典型的通過拉長資金鏈條、規避監管、空轉套利的業務模式,類似的套利模式前幾年養活了不少同業從業者。"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過去幾年,部分銀行同業業務增長過快,對銀行盈利的貢獻快速提升。其中,部分中小銀行通過同業加杠桿實現了資產規模快速增長。隨著監管政策收緊,未來同業資產、負債規模都會呈現回落態勢。接下來不排除個別銀行的同業業務出現階段性負增長,并對銀行盈利帶來負面影響。
亟待回歸本源
天風證券分析師劉晨明直言,銀行體系一度表現出高度的同業依賴,其背后是銀行體系資產鈍化造成負債短缺。大量資產堵在長久期、低周轉率的房貸上,資產和負債之間的硬缺口,靠同業負債和金融創新來彌補。
王建也承認,"在同業業務瘋狂擴張的那幾年,商業銀行都被'慣壞了',患上了同業'依賴癥',掙的都是快錢,而且幾乎沒有風險。"
專家認為,為了擺脫"依賴癥",銀行同業業務亟待回歸本源,且資產、負債增速都需回歸理性。
溫彬認為,未來同業存單應納入同業負債的監管范疇,促使同業業務回歸本源,即滿足銀行流動性調節的需要。另外,還應盡量降低期限錯配,保持期限結構合理、流動性安全等。
銀監會2014年發布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明確同業投資的業務范疇,即金融機構購買(或委托其他金融機構購買)同業金融資產(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債、次級債等在銀行間市場或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同業金融資產)或特定目的載體(包括但不限于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信托投資計劃、證券投資基金、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計劃、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資產管理計劃、保險業資產管理機構資產管理產品等)的投資行為。
然而,在同業業務擴張最快的幾年,業務發生了"變異",多通道模式下套利鏈條拉長,底層資產結構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同業投資極度青睞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兩高一剩"等領域。
如今,包括王建在內的多位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監管不可能把同業業務一刀切沒了,而是要引導同業業務回歸本源、回歸簡單。簡言之,就是底層資產不要太復雜,最好就是貨幣基金、債券這些標準化產品。"
談及資產規模增長,不少業內人士直言"不會再有以往的空間",除了監管壓縮套利空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往同業業務鏈條的資產端都是房地產領域,隨著房地產市場也回歸理性,利潤空間變得很小。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