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新iPad的機會在哪里?
蘋果目前的新品更多的則體現出延續式創新,長期以來以顛覆者角色示人的蘋果,在平板領域,會不會在某一天被一種意想不到的模式顛覆呢?
文/王新喜
新iPad((iPad Air2和iPad Mini3)的發布雖然說性能比前一代有優化升級,但卻沒有更多的亮點,這已經毋庸再贅述,在性能上的優化升級方面,比如更薄的機身(iPad Air 2比上一代薄18%),更好的屏幕(iPad Air 2),更好的處理器(采用蘋果公司的A8X處理器),另外,與前代相比,CPU快40%,GPU快2.5倍等等。另外,還有觀點認為,新iPad的發布,將成為筆記本的掘墓人。但這種觀點經不起推敲,因為iPad依舊是介于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的產品。在功能與體驗上,平板與筆記本有著明顯的定位與區隔,差異性也是顯而易見的。
目前在業界基本達成共識的觀點是,新iPad(iPad Air2和iPad Mini3)正遭遇傳統筆記本和大屏智能手機雙重夾擊,大屏 iPhone6 plus沖擊了iPad這種說法更為普遍。加之iPad僅僅在性能上優化升級,但價格依然居高不下,因此新iPad未來銷量不被看好。甚至有人指出,去年的舊款價格將便宜100美元。我們看到iPad mini 3甚至在外觀沒變、屏幕沒變、配置沒變都沒變,唯一亮點在于新增Touch ID。
而事實上,對于用戶而言,購買產品有著各種需求,在國內而言,隨著國民收入漸漲,硬件產品帶來身份彰顯提升與炫耀心理的滿足已成為重要的心理需求,筆者看來,iPhone6 Plus對新iPad的沖擊在筆者看來就好比微信在移動端弱化了QQ的需求是同樣的道理,微信在體驗等各方面更適合移動端社交,QQ更適合PC端社交,雖然兩者都可以跨入對方的領地,但卻正是差不多的產品,但微信通過以更好的移動端體驗,更好的契合移動終端應用場景,進而產生了顛覆性的力量。
iPhone6 Plus的推出,在各方面而言,移動性、便攜性更強。iPad Mini3在游戲、閱讀等方面的使用體驗上在iPhone6 Plus都可以滿足,移動性更強的iPhone6 Plus弱化了用戶對于新iPad的需求,而用戶購買硬件產品都是基于經濟成本的考量。便攜性、隨時隨地使用(移動性)恰好滿足了部分用戶基于身份標榜與炫耀的心理需求。回到前面的問題:新iPad變得大尺寸,有觀點認為其將成為筆記本的掘墓人,但如果iPad在便攜性上的優勢變弱,也就意味著移動性變弱,iPad如果不能在智能機與PC之間做為一個中間型產品的定位,用戶需求被弱化的前提下,憑什么花錢去買一個僅比前代做部分性能上的升級、室內應用場景體驗又要比筆記本體驗更弱的平板呢?這就是新iPad的身份定位危機所在。
在筆者看來,與智能手機一樣,平板電腦必然也走向摩爾定律。硬件發展到頂端,必然變得越來越廉價,但是蘋果最大的問題是,硬件都是其核心盈利來源。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整個市場的平板電腦銷售正在放緩,加之新iPad正在遭遇身份定位模糊的危機,但蘋果也并沒有正視這種需求弱化與平板市場增長放緩的事實,在平板價格上依然沒有妥協,比如大陸行貨售價為3588元。但事實上,消費者手中的舊款產品仍可以很好地使用,以至于有分析人士特別指出,老款的iPad便宜100美元。 當然,iPad依然是一款不錯的平板,但在用戶需求弱化的情況下,可能不會愿意花更多的成本去不斷更新對大屏智能手機沒有做太多差異化與定位區隔的產品。嚼之無味,棄之可惜,在筆者看來,新iPad正在逐漸淪為雞肋產品。
當然還有很多人不同意,認為在價格、體驗和細分上,iPad有大屏iPhone無可比擬的優勢在。有業界人士談到細分領域,他認為:“當看電子書時,他幾乎從來不會選擇手機和平板,同樣是6寸的Kindle,因為屏幕比例和電子墨水屏的原因,使用體驗要遠遠高于6寸的手機。”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定位于電子書閱讀細分領域的kindle卻可以在iPad平板電腦與智能手機中間生存下來?
業界均知,亞馬遜的Kindle模式的核心就是以硬件(Kindle閱讀器、Kindle Fire平板電腦)作為亞馬遜產品或者服務的載體與賣點,而硬件不賺錢幾乎零利潤,亞馬遜的盈利來源在于讓用戶購買亞馬遜的相關產品及服務,而Kindle模式的核心是硬件本身不掙錢僅作為軟件入口存在,而是通過相關服務及產品(圖書、視頻、音樂)軟件增長服務來獲利。
該業界人士還說到一點就是,kindle在看電子書方面具備更好的體驗。因此,在閱讀電子書方面,追求更好體驗的用戶會認為自己需要一個kindle平板。筆者認為,這便涉及到未來可能從細分與側翼顛覆iPad產品的某種具備想象空間的模式,即如果有可以從iPad更細分的軟件應用領域做到更專業,在價格方面更具性價比的平板電腦或其他電子產品,便具備顛覆IPad的可能性。
因為前面提到,在大眾化領域,iPad的更多需求場景被大屏iphone6取代,但我們不可否認,iPad 依然具備不可小覷的生命力與用戶需求。除了個人用戶玩游戲,上網,看電影等個人消費者娛樂,在某種程度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之外,iPad在企業級用戶,科研教育,特殊的應用領域依然有著細分的差異化的用戶需求。而蘋果針對iPad產品未來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更好的滿足細分領域如科研教育領域的用戶需求。而筆者猜想,未來顛覆iPad模式的也可能是從具備游戲娛樂、視頻、科研教育、企業級用戶、特殊的應用領域等更具備內容優勢的軟件廠商,在硬件方面與大屏智能手機做更好的差異化與定位區隔,通過更細分與差異化的軟件應用體驗生態與大屏智能手機做更好的差異化與定位區隔來顛覆iPad的生存土壤。
而對于蘋果這種高端定位的企業而言,很難保持在高端品牌的同時,通過降低成本來提高盈利能力,因為其各種企業研發、市場營銷與行政管理成本對于保持競爭力尤為重要,投入研發資源來推出利潤更高、性能更高硬件產品是保持蘋果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滑入低端則使得蘋果品牌與核心競爭力目標背道而馳。那么蘋果的軟肋就在于要長期維持硬件的高價格與高利潤。因此要打敗iPad的,必然也是高性價比的價格與更好體驗的軟件應用細分差異化層面的優勢來突破。
我們還知道,Android平板與iPad的最大差距便是軟件內容體驗上的差距,但優勢在于低價。而在互聯網領域,免費往往便是破壞式創新最為便捷的路徑,我們看到360通過免費模式顛覆了國內殺毒廠商的付費的盈利模式,通過基于用戶建立增值服務模式從而獲得了市場與利潤。微信也是通過(有流量與WiFi的情況下)免費模式顛覆了運營商基于短信與彩信的生存土壤。而硬件免費雖不可能,卻可以類似kindle模式硬件零利潤的方式對iPad強度依賴硬件盈利的模式構成沖擊,但前提是,具備更細分更優質的軟件內容生態以及在更細分領域具備更好的用戶體驗,而這種破壞式創新的來源,更多的可能性會來自在互聯網軟件廠商領域,目前來看,也只有互聯網廠商的軟件增值服務的盈利模式,才具備做到硬件零利潤的條件與優勢。而這款硬件產品的核心點還在于,要在硬件軟件生態方面與大屏智能手機做更好的差異化與定位的區隔。
但目前來看,iPad的未來顛覆者依然是虛擬化而不是具象化,因為目前無論是小米、谷歌、亞馬遜暫時還都不具備這種條件優勢與可能性。蘋果長期以來都給人以顛覆式創新形象示人,但發展到目前,更多的則體現出延續式創新,這或許是大企業病的一種表征,長期以來以顛覆者角色示人的蘋果,在平板電腦領域,會不會在某一天被一種意想不到的模式顛覆呢?能打敗iPad的當然是更優秀的硬件產品,而這個優秀會不會體現在硬件發展到頂端后,更好的用戶體驗以及更細分更具差異化的軟件內容生態以及應用層面的優勢?當然,這只是筆者的推論與猜想,也有待若干年后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