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劇烈震蕩的原因何在?
在當前金融衍生工具盛行、杠桿甚高、高頻交易為少數人所掌握的情況下,無論是中國還是國際金融市場的巨大震蕩,并非僅是基本面發生了多少變化,更可能是金融市場少數投資者在主導及左右市場預期,通過所謂的金融衍生工具做空做多,大謀其利。對此國內中小投資者不得不謹慎。否則,在市場巨大的震蕩過程中,這些極少人可以大獲其利,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被嚴重的掠奪。
最近一二個星期,全球市場出現劇烈的震蕩,無論是油價、股市、債券市場等都是如此。有人認為,愈來愈多的跡象表明,全球經濟成長放緩、油價重挫至4年低點,商品價格走跌、股市表現疲弱與債券市場利率下滑,很大程度當前各國通貨緊縮的風險在增加有關,而且這種風險正在從發達國家向新興國家蔓延。
因此,有國外財經媒體指出,近來全球股市重挫不止的元兇,是投資者對通貨緊縮的恐懼!因為,全球央行主要決策者原以為他們在前幾年已經成功擊退了通貨緊縮,但是從歐盟及日本最近發生的情況來看,全球各國有通貨緊縮卷土重來的跡象。如果這樣,全球各國的經濟將步入上個世紀那樣的林蕭條與日本“失落的二十年”命運。對此,投資者自然會十分緊張離場為上。因此,國際市場各種各樣投資品的價格震蕩也就不可避免。
當然,更多的分析認為,估計這更多的是與美聯儲的量寬的政策退出、廉價資本盛宴結束有關。因為,有不少研究表明,如果經濟復蘇還沒有穩固,央行過早退出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或過早加息,也會讓正在復蘇的經濟陷入困境。比如,1930年代出現大蕭條,是因曾美聯儲過早加息的結果;日本央行于2000年及歐洲央行于2011年也犯過同樣過早加息的錯誤。而經典的例子是最近瑞典央行的作法。2010年7月瑞典央行見個人負債偏高,房地產價格節節上升,在通貨膨脹只達到1%遠沒有達至央行的2%目標下,就決定展開加息周期,基準利率由0.25厘加至1年后的2厘。結果是,通貨膨脹不僅回落,而且逐步走向通貨緊縮,國內失業率上升。最后,瑞典央行不得不再次把基準利率大幅降下來。不過,要舉出反向的例子也不少。
這就是說,同一經濟現象,不同的人以自己的角度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釋。而且這些解釋可以是一個理由,也可以是更多的理由。但是,這些解釋是否合理,是否把握了事物的本質,是否對這些現象有解釋力是相當不確定的。
事實上,從最近國際市場各種投資價格劇烈震蕩的情況來看,不同人確實是在找出各種的理由,但是這些理只是意見,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給出自己的意見。但是,多數理只是一孔之見。因為,這些理由同樣可用來解釋前幾年美國股市快速飚升。比如,2014年,美國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不僅沒有讓美國股市回落,反之持續創歷史新高。
其實,對于當前國際市場各種資產價格出現的劇烈震蕩,一方面與它的基本面有一定的關系,但重要的是與金融市場的性質及市場投資者的結構有關。因為,投資品的性質,它的價格完全是受市場的預期來決定。而這種預期不僅取決于金融市場條件,而且取決于市場的一些投資者是如何來左右市場預期。不少投資者為了左右市場預期,往往看經濟的基本面些許的變化就會大作文章,從而加大預期的變化。
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是各國政府,還是不同的投資者、金融機構及企業,無不都希望自己能夠過度利用現代的金融市場及制度來讓自己利益最大,因為就現代金融市場制度來說,往往會讓過度使用金融市場者把其收益歸自己而把其行為的風險讓整個社會來承擔。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簡單的現象,就是幾百年來,為何資本收益率永遠會高于經濟增長速度,社會的許多財富為何容易通過金融市場轉移到少數人手中?即為何極少數人持有整個社會的絕大多數財富?
特別是現代金融市場越是發達與成熟,金融市場工具越是發達,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盛行、高頻交易技術為少數人所利用,那么金融市場財富越是容易為少數人所掠奪。如果說,市場財富規則不是通過公共決策的方式來獲得,那么整個社會的財富更是容易為少數人所掠奪。比如說,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的情況就是如此。
所以說,在當前金融衍生工具盛行、杠桿甚高、高頻交易為少數人所掌握的情況下,無論是中國還是國際金融市場的巨大震蕩,并非僅是基本面發生了多少變化,更可能是金融市場少數投資者在主導及左右市場預期,通過所謂的金融衍生工具做空做多,大謀其利。對此國內中小投資者不得不謹慎。否則,在市場巨大的震蕩過程中,這些極少人可以大獲其利,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被嚴重的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