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態要效益 巫山“三招”守住綠水青山
45歲的清漂工人張斌站在船頭,手拿長長竹竿,竿頭套著漏網,熟練地將打撈起的漂浮物一一倒進船艙。
這幾天,暴雨不斷,長江上的清漂工人也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
“守好一江碧水、兩岸青山”是近年來巫山實行綠色發展的重要理念,為此,該縣首先從源頭上控制污染,再通過植樹造林修復生態,進而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如今,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巫山最大的后發優勢。
控制污染源 守好一江碧水
“我們早上8點半上船,要干到下午5點半下船,一天能打撈數噸漂浮物。”站在清漂船上,張斌一邊揮動著竹竿,一邊告訴記者。
張斌家住長江邊,過去和妻子一直以打魚為生。自三峽工程蓄水后,夫妻倆轉行從事清漂工作。這些年,兩人起早貪黑,一人掌舵,一人清漂,一干就是十多年。
“我們清漂隊一共有38名隊員,其中大部分都是夫妻檔。”巫山縣市政園林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天,清漂工人從各大次級河流和主干道上打撈的漂浮物多達數十噸,清漂區域覆蓋長江干流55公里,支流128公里。
但清漂只是第一步,要守住“一江碧水”,更需要從源頭上控制污染。
向明的養豬場位于巫山兩坪鄉石龍村,這里離長江支流抱龍河不遠,雖然生豬存欄量在5000頭以上,但走進養豬場,記者卻聞不到一點臭味。
向明告訴記者,當初返鄉開辦養豬場遇到兩個難題:一是村民擔心豬糞污染環境,紛紛反對;二是當地政府明確表示,如果養豬場排污不達標不予審批。
為了解決豬糞污染問題,向明投資2000余萬元,在養豬場附近修建了一座大型沼氣池。記者看到,在養豬場,豬糞收集后首先進行干濕分離,干糞經過無公害處理后生產成沼渣,糞水則進入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沼氣通過管道輸送到村民家中作燃料,沼液則為莊稼提供有機肥,剩下的糞水經過處理,檢驗合格后才向外排放。
村民向昌泰告訴記者,過去,他家燒飯都用柴火,不僅麻煩,還不安全。如今,他用上了免費沼氣,方便又衛生。
據了解,在巫山縣,像這樣的大型沼氣池共有5個,有效解決了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
- 下一篇:用“河長制”治河讓水更清河更美
- 上一篇:將綠色發展之路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