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試點“互聯網+急救”縮短腦卒中搶救時間30%
發布日期:2017-08-23 瀏覽次數:338
核心提示:北京探索互聯網+改造心腦血管急救流程,試點兩周來腦卒中搶救時間平均縮短30%。隨著流程進一步完善,到2018年這一模式或將惠及京
北京探索“互聯網+”改造心腦血管急救流程,試點兩周來腦卒中搶救時間平均縮短30%。隨著流程進一步完善,到2018年這一模式或將惠及京津冀地區的腦卒中患者。這是記者從2日在北京召開的觀摩會上了解到的。
記者在現場演示中看到,一名50歲男患者突發言語不清,左側肢體障礙,患者家屬緊急呼叫120。救護車到達后,急救醫生根據患者的表現考慮為卒中發作。通過醫生端APP,急救醫生了解到患者在社區醫療機構的健康檔案數據。隨后結合發病地點及醫療機構實時床位情況,按照“卒中地圖”的提示送往最合適的醫院。
途中,急救醫生通過APP給目的醫院發送患者信息,院內醫護人員收到后,給患者預掛號、開通CT申請、打印患者二維碼腕帶等工作同步開展,最大限度壓縮了患者被送到醫院后開始急救的準備時間。
據天壇醫院王晨教授介紹,這套系統在天壇醫院運行兩周來,送到天壇醫院急診治療的腦卒中患者,從進門到靜脈溶栓階段,時間縮短了20%;從進門到取栓穿刺治療,時間縮短了近30%。
腦卒中,俗稱“中風”,我國每年約有240萬新發腦卒中患者,死亡率是美國的5倍。作為一種“高復發、高致殘、高死亡”的疾病,腦卒中已成為嚴重危害我國國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一旦發生腦卒中,至少有50%的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殘疾,給家庭和個人生活帶來極大的痛苦。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說,一旦發生缺血性卒中,急救有“時間窗口”,“如果在4.5小時內得到醫療救治,可以大大降低殘疾的發生。但目前,真正能夠在4.5小時內接受治療的患者占比不到2%。”
據介紹,“互聯網+急救”課題研究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牽頭、北京市多個分中心參與,將實現腦卒中病人急救管理網格化、院前急救派遣優先化、院前評估檢驗標準化、卒中到院通知預先化、院內急救流程并行化,最終形成社區、院前、院內卒中急救一體化的模式。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