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熱詞看變化】無現金讓生活更美好
更令人驚奇的是,移動支付還與綠色環保緊密聯系在一起。福建小伙蔣生決今年的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是千里迢迢奔赴內蒙古阿拉善去看一棵小樹苗,這一舉動雖然有點任性,但是對于他來說卻有著特殊意義。
2016年11月25日,蔣生決女兒出生,也是在這一天,他在支付寶“螞蟻森林”里的梭梭樹苗,成功集齊17.9千克綠色能量,被阿拉善SEE基金會認領,并最終種植在阿拉善荒漠里。
線上繳費、綠色出行……“螞蟻森林”將移動支付的低碳行為具象化、公益化,贏得了像蔣生決這樣的年輕人的高度認同,他認為,生態環境的好壞關乎女兒的未來。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在蔣生決眼里,移動支付首先意味著綠色,而在羅馬尼亞在華留學生Peter那里,移動支付甚至成為他熱愛當下開放中國的理由。
“出門不用帶現金,手機一掃就支付的生活方式,真的很神奇。”作為在華留學生評出的“新四大發明”之一,無處不在的移動支付成了他們最想帶回國的一枚“中國神器”。
事實上,隨著中國游客出境游的增多,中國的支付平臺企業也走出國門服務全球。經過12年的發展,支付寶已登陸30多個境外國家和地區,支持18種外幣結算。
在中國游客常去的酒店、超市、百貨商場、免稅店、主題公園,甚至乘坐出租車和游輪,直接掃碼用人民幣結算讓中國游客的海外游毫無“壓力”。
在支付企業在國際上“攻城拔寨”的同時,移動支付對于剛剛跟隨女兒從山村進城的王阿姨來說,也從陌生到了熟悉。
起初,看到那些用手機拍自行車的年輕人,王阿姨只是好奇,如今,她也學會拿著手機掃一下水果攤上的二維碼,就把桃子蘋果拎回家了。
不過,在技術演進的浪潮中,也有一些原本紅火的生意被無情地“拍在沙灘上”。說不清從哪天起,“三蹦子”司機周洪濤發現,滿大街不知哪兒來的五顏六色的自行車,搶了自己的生意。
2016年夏天,上海起家的摩拜單車揮師北上,年底,在北京鋪了10萬輛共享單車;同一年,ofo走出校園,年底覆蓋全國26個城市。在這場黃橙大戰中,沒人將城鄉接合部的“三蹦子”當作競爭對手,但周洪濤卻直接失去了“飯碗”。
就像2012年,從杭州起家的快的、在北京布局的滴滴,終于在兩年后狹路相逢。依靠移動支付的支持,滴滴打車后來居上,改變了沉寂多年的出租車市場格局。
從2008年手機支付寶推出到2013年用戶過億,從2013年微信支付上線到如今爭得“兩分天下”,人們發現,移動支付所覆蓋的地方,不僅促進了餐飲、娛樂、購物等傳統業態的發展,也迎來了新業態的欣欣向榮。
一家日本媒體驚嘆說,對中國而言,移動支付已經跟水、電、煤氣、交通、網絡一樣,成為當代中國的一項基礎設施。
5年間,這項基礎設施通達之地,中國經濟的微觀業態不斷更替,活力向前。對賣掉“三蹦子”,轉型成為一名共享單車管理員的周洪濤來說,則意味著擁有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