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也愛拉幫結伙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于生元
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宋崇升
美國芝加哥大學近期分析了13萬個家庭、48萬人的健康保險數據,發現疾病之間也有“親戚關系”:當患上一種疾病時,其他一種或幾種疾病可能接踵而至,這多是由相似致病基因、同一生活習慣,或內外因共同作用導致。“親戚病”在臨床上很常見,只是多數人都忽視了。
膽結石和冠心病。膽結石是指膽道系統(包括膽囊和膽管)發生結石的疾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血管粥樣硬化,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導致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衰、死亡的疾病。兩者看似不太搭邊,卻是一對“親戚病”。美國心臟病協會針對8.4萬名志愿者和5.1萬名冠心病患者進行的研究發現,有膽結石病史的患者,日后患上冠心病的風險會增加23%。與我們熟知的冠心病危險因素,比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相比,膽結石患者患上冠心病的風險更高。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教授危劍安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出診時,如碰上膽結石病人,我們通常會提醒防范冠心病,尤其是體型較胖的中年女性,隨著年齡增長,她們患冠心病的風險更大。”究其原因,膽結石患者多肥胖,運動少,喜愛高脂、高糖、高膽固醇食物,常見血脂異常,這些習慣和特質也是冠心病的致病因素。另外,膽結石會通過神經反射引起冠狀動脈收縮,導致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從而引起心絞痛、心律不齊,甚至心肌梗塞。膽囊在結石刺激下,膽汁分泌受到影響,不利于人體對脂肪的消化吸收,使冠心病風險提高。
危劍安建議,如檢查出膽結石,或家族中有病史的人,生活中要多飲水、戒煙限酒、合理膳食、少吃動物內臟和油炸食品等高膽固醇食物。還要定期體檢,關注心電圖,若出現胸痛、心悸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脂肪肝和糖尿病。2013至2014年,香港中文大學為1918名糖尿病患者進行檢測,結果發現,73%的參與者患有脂肪肝。另有臨床觀察發現,10個脂肪肝里就有4個糖尿病。脂肪肝和糖尿病是一對“難兄難弟”,如影隨形,卻很少有人將它倆聯系在一起。
危劍安表示,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不足,不能很好地促進人體對葡萄糖的利用,使其在肝臟內轉變為脂肪,造成脂代謝紊亂,誘發脂肪肝。而脂肪肝患者的肝臟不能有效轉化糖原,儲存糖原能力較弱,食物中的糖只能留在血液中,胰島細胞負荷過重,長此以往,糖尿病便找上門來。
專家表示,現代人飲食精細、勞動量變小,容易患上糖尿病、脂肪肝這類“富貴病”。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約有1.1億名糖尿病患者,是名副其實的“糖尿病大國”。糖尿病給人體帶來的影響不可小視,常見的并發癥有視網膜病變、腎病、糖尿病足、腦血管病等。除了平日管住嘴,還要堅持運動,將體重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每周最好進行3~5次半小時左右的中等強度運動,運動后心率應為“170減去年齡”較為合適。比如,一名65歲的老年人,運動后心率應在105次/分鐘左右。
偏頭痛和腸易激綜合征。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發現,被歸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偏頭痛,竟然和腸道炎癥疾病腸易激綜合征的致病基因相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于生元及其研究團隊,在2014年~2016年追蹤調查了3家醫院,1052名成年人中,有287名偏頭痛患者和312名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其中79名患者兩種病癥皆有。結果證實,有長期不規律性頭痛,且伴有焦慮障礙的患者,更易患上腸易激綜合征。至于背后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正在研究。
于生元表示,腸易激綜合征常有腹部不適,表現為腹瀉、便秘,或兩者交替,大便中常有黏液。已患有偏頭痛的患者應格外注意保護腸道健康,少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如出現腸易激綜合征癥狀,應對癥治療,腹瀉時,注意補充水分、保證營養、少食多餐、少吃油膩食物;便秘時,增加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促進腸道蠕動。值得提醒的是,偏頭痛和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如感覺總被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困擾,應及時尋求心理或精神醫生的幫助。
腦卒中和抑郁。腦卒中是腦部血管破裂或被阻塞,導致腦部供血受阻,造成腦組織損傷的疾病。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宋崇升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腦卒中發作一段時間后,患者可能不明原因地變得情緒低落、興趣喪失、失眠多夢,甚至有輕生的念頭,好似得了抑郁癥,其實這是腦卒中后抑郁在作怪,兩者是一對“親戚病”。國內研究發現,約30%的腦卒中患者,會在發病后2周出現抑郁癥狀,42%會在1年內出現癥狀。若不及時干預,患者的健康狀況、認知功能、自理能力、社會生活等皆會受到影響,康復效果大幅降低,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宋崇升說,腦卒中后出現抑郁癥狀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除大腦受損影響神經系統外,還與患者心理因素有關,比如對病情、死亡感到恐懼,對治療失去信心,因社會功能喪失感到自己“沒用了”,成為家人和社會的累贅等。
宋崇升建議,家人不光要照護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起居,也要密切關注精神狀態,應鼓勵病人多出去走走,不要因為一場病就整天悶在家中,脫離原來的社交圈子。在康復期間,醫生和家屬要多與病人交流,若發現病人出現抑郁癥狀,應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必要時通過服藥來緩解。
骨質疏松和呼吸障礙。骨質疏松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在大家的認識中,骨質疏松最大的影響是造成駝背、身長縮短、骨骼疼痛,或摔倒、碰撞后易發生骨折。但危劍安提示,它還會招來呼吸系統功能下降這個“壞親戚”。
危劍安解釋說,骨質疏松患者常有骨痛,他們往往由于害怕呼吸運動牽拉加重疼痛,而不敢用力呼吸,使胸腔擴張不夠,導致肺部通氣量下降。有些骨質疏松患者已出現椎體壓縮性骨折,胸腔受壓,肺通氣功能受限,通氣量減小,從而喘不上氣、胸悶氣短。
專家建議,在中年時,大家就要關注骨骼健康,多攝入鈣含量豐富的食物,比如牛奶、小白菜等,堅持長期運動,打好“預備戰”。骨質疏松患者在生活中應注意保暖,防止受寒而加重病情。很多人被診斷為骨質疏松后,馬上加強鍛煉,建議不要急于求成,應先從多在陽光下散步開始,待好轉后再慢慢加大運動量。當骨質疏松導致的骨痛嚴重影響呼吸功能時,就要用藥物長期治療,同時應保持心情平和,才能保證最好的療效。
- 下一篇:血糖老高 排尿不暢
- 上一篇:【改革光明論】鐫刻金磚的文化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