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步入智能化新航道
圖為一名來自德國的技術人員展示可跟隨人的動作的機器人。李 欣攝(新華社發)
手術機器人、鋼琴機器人、書法機器人、仿生水母……日前,各種各樣的機器人亮相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向人們展示了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人類生活迎來巨大改變的圖景。專家表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成為最重要的技術發展趨勢之一,全球搶位發展態勢明顯。未來智能機器人的種類將越來越豐富,也將更加廣泛、深入地走進人類生活。
產業規模不斷攀升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因此,加快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機器人產業由此迎來快速發展期,產業規模不斷攀升。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分析,2016年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首次突破200億美元,同比增長14.5%,其中工業機器人達147億美元,占比63%。特別是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各國加緊進行戰略布局。去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9萬臺,中國消費總量達8.9萬臺,連續5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中國制造2025”將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后,中國又陸續出臺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政策。據統計,中國近5年機器人產業規模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預計今年產業規模將達到62.8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比例從25%提升到30%以上。中國已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伯旭認為,世界機器人產業格局正在發生三大深刻變革:機器人由硬競爭轉向軟競爭,軟件系統與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結合成為未來機器人競爭的關鍵;由已知領域應用的競爭轉向未知領域應用的競爭,各種顛覆性技術將體現在未知領域應用的爆發式增長和大量潛在的新產業、新業態的衍生方面;由產品競爭轉向生態競爭,未來市場競爭將超越產業企業界限。
人機分工加速實現
削面機器人數年前已出現在廚房中,寫稿機器人用25秒寫完九寨溝地震的速報,京東的物流機器人形成一套完整的“無人配送”系統……隨著機器人產業的深入發展,其在各行各業大顯神通,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據統計,中國去年的機器人替代率同比增長了30.9%。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認為,企業選用機器人替代人工,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還能節約成本。機器人可以勝任相對簡單、標準化、流程化的工種,并將從單一的勞動工具逐步上升為人類的工作助手和生活伙伴,在家庭生活、醫療等方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面對中國機器人需求的快速增長,“人工智能威脅論”漸漸響起,不少人擔心,機器人會帶來失業潮嗎?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飛躍認為,機器人的應用會使許多領域的傳統崗位消失,低技能工作將實現智能裝備化。“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只是讓人類生活變得更舒適的工具和手段。靠專業分工,我們才走到了今天。人機分工實際上是,該人做的讓人做,該讓機器人做的讓機器人做。”他說。
如同火車的出現淘汰一些挑夫卻也造就一批鐵路工人一樣,許多工種在科技進步時發生變化,新的就業機會也會因此出現。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認為,人類沒必要害怕機器,而應該讓機器去做人做不了的事情。此外,未來機器人更加深入輔助人類工作之時,對人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加強人員的技術能力,去做一些機器人無法做到的工作。”
智能發展成為共識
近年來,中國機器人產業規模快速擴大,成為世界機器人大國。然而現階段,中國還不是機器人強國。中國每萬名工人中機器人的占有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核心零部件和技術還主要依靠進口。此外,不少機器人的“智力”還相當有限,人工智能等技術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實現趕超發展的突破口。
人工智能是未來智能社會的基礎支撐,各國紛紛加強謀劃部署,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不久前,中國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進行系統布局。在面向2030年的戰略性部署中,中國明確提出了人工智能發展的“三步走”目標,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以人工智能為依托的機器人將越來越多地走進人類生活,人類將逐漸進入智能社會。王飛躍認為,要想讓機器人滲透到人們生活,真正實現智能社會,一定要把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好,建立知識庫、大數據庫、面向各類具體問題的智能系統等。“這不僅要有技術,還涉及整個社會體系、服務體系和治理體系等。”
專家表示,隨著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的發展,未來機器人將擁有更強大的“大腦”,也將越來越像“人”,機器人產業的智能化發展有望迎來春天。未來醫用、商用及生活消費類機器人將全面走向市場,機器人與人類關系也將越來越密切
- 下一篇:機器人產業生態圈近在眼前
- 上一篇:我國多層次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格局已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