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評審在坎坷中前行
醫院內部“冷熱不均”
從2013年8月開始“沖刺動員”,到2014年6月通過三甲醫院現場評審,那10個月,在華中地區某縣級醫院小兒內科醫師郭淳(化名)的眼中,是一段好不容易才熬過去的時光。
郭淳說,他所在的醫院是作為所在市的代表參加“新三甲”評審的,醫院的渴望和決心可想而知。“院長在動員大會上說,只有讓醫院評上‘三甲’,才對得起歷史、對得起廣大干部職工。”
2014年春節后,醫院正式進入“迎評節奏”,郭淳和同事多了許多日常工作以外的事情要做。醫院將核心制度印成小冊子下發給醫務人員,要求科室每天18時~19時組織學習相關制度,并定期進行閉卷考試。“考試75分為及格線,不及格者給予一次補考機會,兩次不及格就取消年底評優資格,扣除當月獎金,臨床醫技科室人員同時取消一次職稱晉升機會。”
郭淳說,迎評需要準備許多材料,科室便把“補材料”的工作分配到每個人頭上,他負責的是醫德醫風建設、交接班記錄、電話回訪等內容。“按照評審需要,材料要從2012年開始補。為增加材料可信度,內容都要手寫,為直觀體現工作成效,還要有曲線變化圖。要完成這些工作,有時需要加班到晚上10點,不然就得利用休息日。”
然而,醫院管理者對評審卻有不同的理解。“評審一定有壓力,推動的過程也很難,需要大家改變觀念和習慣。但壓力過后,可能會給醫院帶來脫胎換骨的改變,好多管理都規范了。尤其一些基層醫院缺乏主動管理的動力,只有政府強制推動,才能整體提高醫療管理水平。”河北省邢臺市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邢臺市腫瘤防治研究所所長劉登湘說。
“醫院質量管理需要章法和抓手,評審不僅是個好抓手,也是院長開展管理的好幫手。”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黃東勝的話,代表了許多大醫院管理者的想法。
走走停停的評審路
1989年11月,衛生部發布《關于實施醫院分級管理的通知》,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醫院評審工作由此啟幕。1994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醫院機構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其中第41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醫療機構評審制度”,醫療機構評審納入法制軌道。
然而,隨著評審過程中新問題不斷涌現,1998年8月,衛生部印發《衛生部關于醫院評審工作的通知》,要求暫停醫院評審工作。重復引進高精尖設備、修改病歷、搞形式主義、評審后滑坡、盲目爭上級別成為“叫停”主因。相關資料顯示,在這一周期的醫院評審中,我國共評審醫院17708家,其中三級醫院558家,二級醫院3100家,一級醫院14050家,占1998年我國醫院總數的26.4%。
經歷過那段歷史的清華大學醫學管理研究院中外醫院評審評價研究中心主任劉庭芳教授指出,這一周期的評審實際上是衛生主管部門對所屬醫療機構的評價。衛生主管部門集主辦者與監管者為一體,這種矛盾的身份,一定程度上造成評審缺乏公平性、中立性,導致走過場現象的出現,也助長了醫院為應付評審而進行突擊準備的不良風氣。
1998年后,我國整體上暫停了評審活動,然而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評審評價體系的腳步卻一直未停。2005年~2011年,衛生部先后在全國組織開展了“醫院管理年”“質量萬里行”“三好一滿意”等階段性評價活動,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評審缺失帶來的監管空白,也帶來了關于評審工作長效機制建設的探討。
2011年,衛生部先后頒發《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1年版)》及實施細則、《醫院評審暫行辦法》,標志著新一輪醫院評審啟動。新一輪評審在評審標準、理念、機制和方法上開始與國際接軌,但在持續質量改進、政府主導醫院評審的公平性與公正性、評審隊伍的專業水平等方面再次受到質疑。(下轉第3版)(上接第1版)
另據統計,2011年評審工作再次啟動后的一年半時間里,全國約有240家醫院從二級晉升為三級,其中一半左右為縣級醫院。一些地方政府在未做區域醫療規劃的情況下盲目評審三級醫院,同時也存在未按國家新頒布的等級醫院標準進行評審的情況,評審尺度過松。2012年6月25日,原衛生部印發《規范醫院等級評審的通知》,明確2010年12月31日后評審新增三級醫院的資格均視為無效,“各地三級甲等醫院及規劃新增三級醫院的評審結果,必須報衛生部核準后方可公示,未經核準的評審結論視為無效”。
各地探索并未停止
雖然全國層面的工作推進并不順利,但仍有許多地區結合自身實際、緊跟時代要求積極探索。
浙江省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處處長俞樂新介紹,從1989年起,浙江省的醫院等級評審就一直沒有中斷,并在國家標準基礎上按照“只升不降、只增不減”的原則進行了本土化提升。比如,浙江醫療資源總體配置相對均衡,縣域綜合服務能力強,于是評審基調強調精細化管理。多年來,該省出現了一批受行業關注、在質量安全管理上各具特色的醫院,這與等級評審的推動密不可分。
“我們馬上就要開展第4輪評審。這一輪主要考察醫院學科能力建設、績效管理和辦院宗旨及黨建行風等要素,注重信息化評審方式方法和患者質量安全。”俞樂新說,評審如同4年一屆的奧運會,獲得獎牌固然重要,但運動員通過艱苦訓練換來的成績提高和自我提升更為可貴。
陜西省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安海燕介紹,該省在經歷兩輪評審后,從2014年開始制訂新一輪醫院評審方案,2015年正式啟動評審,新方案包括7個文件,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5項內容,更加強調醫院的公益性責任。
“過去的評審大多是階段性的,現在是作為日常工作來抓,更加常態化。近3年評審過后,我們省的平均住院日由過去的十幾天降到9天左右。”安海燕說,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對腫瘤藥物不合理醫囑,通過評審整改以后,差錯發生率從改善前的6.81降到2.51;延安市人民醫院發現了核心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根據評審組提出的對策,加強了環節管理、周點評、月評價,平均住院日降到9.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