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美好的“海淘藥”暗藏陷阱
記者采訪發現,目前海外代購藥品渠道有三:一是國外一級代理商通過EMS郵寄;二是直接從國外藥店網站購買;三是國外個人代購后郵寄,即人肉代購,而這恰是滋生亂象的“重災區”。
“藥品是否為假,并不僅在于藥品本身,而是要看有沒有取得《進口藥品注冊證》。”蘇州市食藥監局藥品流通監管處副處長劉海燕介紹,根據我國藥品管理法規定,藥品進口,須經藥監部門組織審查,確認符合質量標準、安全有效的,方可批準進口,并發給進口藥品注冊證書。未經批準進口的,均按假藥論處。“即某種外國藥如果沒有獲得我國審批,若以營利為目的在國內銷售,即便藥是真的,但法律意義上仍是假藥。”一位澳洲賣家為此說,“因為網上不能出售藥品,一些藥品以保健品名義,混在其中出售。”
此外,一些商家在未經國外主管部門許可的境外購物場所購買藥物,再通過網絡渠道銷往國內。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以泰國為例,一些旅游紀念品商店不具備銷售藥物的資質,違反了泰國藥品監管法,而國內不少人肉代購卻通過這些商家購買藥品。
更有一些不法商販在國內造假后,將假藥運往歐美等地,再通過所謂“海外代購”返銷回國。西南某地警方近期破獲一起跨國制售假藥案,搗毀制假窩點9個、物流儲存倉庫3個,現場查獲大量假冒減肥藥、壯陽藥等。辦案人員說,“這意味著你辛苦從海外代購來的神奇減肥藥,可能產自國內出租屋”。
藥品關乎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何創新海外代購藥品監管機制考驗管理智慧。
“淘寶網店、朋友圈等,因其便捷、隱蔽特征,成為銷售海淘三無藥品的主陣地。有的涉案銷售者以‘商品替拍’方式完成交易,表面是買了店里的商品,其實賣的是代購藥品,價格也通過微信進行商量。”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食品藥品和環境犯罪偵查大隊教導員孫永明說,這種“私人定制”是工商、公安機關等部門的執法盲區,要依托高科技,加強對網絡聊天軟件、實時通信工具、物流快遞、銀行賬戶等信息的篩選和過濾。
一些醫藥界人士認為,我國醫藥產品審批、注冊、論證等流程較長,同類藥品上市往往滯后于國外。強生(蘇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趙元一博士說,企業一款適合亞洲患者的骨科產品,2017年初完成設計,3月即在日本投用,而我國要到2019年才能注冊上市。“藥品是科技進步的縮影,要優化審批環節,讓國內外消費者同步‘嘗鮮’”。“長期以來,‘一放就亂’思維困擾管理,在國際經貿活躍的當下,可考慮在條件相對成熟的地區,試點探索進口藥品‘松綁’機制。”江蘇某藥企負責人說。
專家認為,提升國內藥品質量是治本之策。“一些國家的藥品不僅質量好,而且從原料到產品包裝等各方面都堅持全世界最高標準。因此即使價格高,還是有大量國人去買。”要以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做大量工作,最終把我國藥品質量提升上去,達到國外藥的層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