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業頻曝造假日本制造墜下神壇?
日企花樣造假事件遭曝光
三菱材料是日本有色金屬巨頭,1990年由三菱金屬和三菱礦業重組而成。2016財年營業收入達1.3040萬億日元,純利潤283億日元,員工人數達2.5萬人。
23日發布的公告指出,三菱電線箕島制作所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間生產的橡膠密封圈被發現篡改數據,數量達到約2.7億個,涉及229家客戶。其中,航空航天類客戶為70家。該產品廣泛用于汽車、艦船、飛機引擎等設備。不合格產品涉及日本自衛隊的艦船和飛機引擎。
三菱伸銅若松制作所2016年10月18日至2017年10月17日間生產的銅制品存在數據篡改,問題銅制品達到879噸,涉及29家客戶。該材料主要應用于汽車行業,三菱伸銅對最重要的強度數據進行了篡改。
三菱電線和三菱伸銅早在今年10月就發現了問題,卻遲遲沒有對外公布,這遭到外界強烈批評。
此外,三菱綜合材料旗下子公司三菱鋁材也被曝出數據造假。但該公司表示,已經向所有客戶確認過產品質量安全,并未透露更多信息。
在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曝出造假丑聞之前,神戶制鋼的造假丑聞也是風波未平。10月8日,神戶制鋼所發表聲明稱,旗下3家工廠和1家子公司長期篡改部分鋁、銅制品出廠數據,冒充達標產品出售。過去一年中,涉嫌造假的產品包括鋁制品約1.93萬噸、銅制品約2200噸、銅鑄件約1.94萬件。
神戶制鋼為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主要生產汽車材料、電子材料、焊接材料、壓縮機、工程機械等,使用其產品的企業包括三菱重工、豐田汽車、東海旅客鐵道公司等。受到牽連的企業有200多家。
9月,日本汽車三巨頭之一的日產汽車公司承認,其在成車出廠檢驗環節中,大量使用無資質人員敷衍出廠檢驗手續。
10月27日,斯巴魯承認,公司下屬兩家工廠使用無資質檢驗員“糊弄”新車出廠前的整車檢查,此行為已成“常態化”,持續約30年。
高田公司則被曝隱瞞安全氣囊質量缺陷,被美國媒體稱為“有史以來最惡劣汽車安全丑聞”,于6月申請破產。
盲目追求利潤質管體系受質疑
在這些案例中不難看出,造假企業多是在質量管控方面出現了問題。有分析人士指出,數據造假在日本有色金屬行業內部有擴大化風險。
“提到日本的制造業,以前大家會認為其有精益求精、工匠精神、負責認真等特點,這也成就了日本制造業強國的地位。”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南方日報記者說。
他認為,也正是這種固有的印象,讓日本制造獲得了消費者信任,讓日本制造業獲取了信任產生的紅利,也節省了消費者的時間成本,但是卻可能讓企業滋生出一種“敷衍”的造假行為,“這種行為日積月累將會對日本的制造業帶來嚴重的影響。”
分析認為,近年來大量日本企業紛紛轉向突出強調股東利益的歐美經營模式。企業管理者更加關注各種短期財務報表,千方百計地追求利潤上升。
其次,日本企業用工體制轉型瓦解了企業質量推進的基礎動力。
對于勞動力缺乏對日本制造業帶來的影響,白明表示,影響確實是有,但對于企業造假行為頻發來說,并不是一個直接的誘因,“勞動力的素質確實可能會影響到企業在質量管控方面的實際效果,但是一個合格的企業,制度以及責任的約束還是最有用的,勞動力的短缺問題不是借口。”
此外,相關丑聞背后還有更深層次的社會成因,即過去支撐日本制造業不斷改善、走向強盛的社會根基已基本瓦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在日本蓬勃興起的企業家精神已日漸消沉,曾經領先世界的日本制造業生產方式也早已落伍于時代,日本整體基礎研究水平不斷下降,各種人才轉向短缺。
《日本經濟新聞》也在題為《“日本制造”到底出了什么問題?》的評論中,反思走向世界的日本生產經驗和模式存在極限。該報的另一篇文章則表示,社會對企業丑聞的態度越來越嚴苛,一個丑聞不但關系到企業自身的存亡,還會讓不知道產品有問題而采用的客戶企業失去信譽。日本制造業一向引以為豪的企業自律、自凈、自我糾偏能力正在受到嚴峻考驗。
- 下一篇:江西:報告用藥錯誤將適度受保護
- 上一篇:康師傅拿什么扛住外賣小哥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