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企業家共同預測2018 中國經濟最被看好
中國經濟最被看好
本次調查的執行時間為 2017 年 12 月 6 日至 12 月 26 日。調查對象限定于中日韓三國的企業管理者,調查對象對本公司的所有重大決策具有最終決策權。最終中國成功回收 100 份問卷,日本成功回收 100 份,韓國成功回收 100 份。
調查中,三國受訪者分別對三國經濟在2018年的表現給出預期,中國在三國中被普遍看好,日本其次,相當多的人對韓國經濟在2018年的發展表現出擔憂。
三國受訪者中多數對中國經濟2018年顯示出樂觀的預期。中國受訪者信心最高,有87%的人認為中國經濟將改善,而對中國經濟持有悲觀預期的人僅占一成。日韓兩國皆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對中國經濟持樂觀預期,其中韓國受訪者中62%認為中國經濟將改善,日本受訪者中這一比例也高達52.6%。
對于韓國經濟,相當高比例的人認為其存在的危險因素比較多,鮮有受訪者認為韓國經濟將在2018年強勁改善。56%的韓國受訪者認為本國經濟在2018年雖將有所改善,但存在危險因素。日本受眾的預期與中韓兩國相似。
對于日本經濟在2018年的表現,近七成中國受訪者表示悲觀,認為日本經濟在2018年將原地踏步或有不同程度的惡化或停滯。日本受訪者稍顯樂觀,但仍有超過三成受訪者認為日本經濟將原地踏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韓國受訪者對日本經濟表現出相當的樂觀預期,有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認為,日本經濟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改善。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過去一年,中日韓三國的經濟態勢總體“上漲平穩”,三國都是全球經濟復蘇的受益者。而三個國家的具體差別在于,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更強,日韓的經濟增長借全球經濟回暖的東風更明顯。 2017年韓國經濟增長受益于出口增加,出口增長20%以上,日本作為亞洲發達經濟體,去年增長比較平穩、平緩。
對于中日韓三國受訪者彼此判斷上的差別,白明認為這些意見大體上客觀。首先對于中國經濟各方普遍看好,韓國對我們雖然比較看好,但在數量和程度上和中國受訪者有差別,主要是因為中國企業體會到了經濟在實實在在地回暖,看到了機會的涌現。中韓對彼此的看法受到薩德等非經濟因素干擾,被媒體輿論影響較大,而日本對于鄰國的經濟評價一貫謹慎,評價比較平淡。
中國表現成重要影響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在回答哪些因素是影響受訪者所在公司2018年業務表現最不穩定因素時,三國受訪者將中國經濟增長率鈍化、歐美加息、大規模并購等業界版圖變化,列在所有因素的前面。
其中中國受訪者有半數選擇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鈍化將成為其所在公司業務不穩定的首選因素,另有24%的中國受訪者選擇了美國和歐洲的利率上調為第二因素,選擇國內政策不穩定的受訪者占到了23%。
而韓國受訪者將影響其所在公司業務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選擇為“美國和歐洲的利率上調”,這一比例達到了57%。而認為受中國經濟增長率鈍化影響的受訪者比例也高達42%。大規模并購等業界版圖變化、國內政策不穩和朝鮮頻繁的核試驗三個選項的提及率均在三成左右。
日本受訪者心中的首要影響因素則是中國經濟增長率鈍化,比例高達48%。其次,35%的受訪者選擇“不知道”,顯示出較高比例的日本受訪者對于影響企業的不穩定因素沒有明確態度。另有23%的受訪者選擇了朝鮮頻繁的核試驗,19%的受訪者則選擇了歐美利率上調,作為影響所在公司業務受影響的重要因素。
對于三國受訪者對于企業不穩定因素的看法差異,白明認為,中國將國內因素視為首位,日韓關注海外因素,這是因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本身可以釋放出大量商業機會支撐本國經濟,比如地產、汽車和信息化。韓國經濟的出口導向決定他關注歐美市場和利率。日本企業相對來說比韓國更強,中國發展的溢出效應更明顯。中日近期經貿有轉暖的跡象, 日本經濟與中國關聯很大,自然比較關注。
韓國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宋元根認為,對外依賴度較高的韓國經濟受全球貿易影響較大,若想恢復增長需要政策的支援。為了在全球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美國與中國的企業多進行并購,而韓國政府實施的法人稅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上調等提高勞動力成本的政策令人擔憂。
宋元根表示,2017年,因與中國關系惡化導致經營活動受影響的韓國企業達 34%,今后領導人之間有必要加強溝通與協作。為改善與中國的關系,以及說服美國推進自由貿易,韓國政府應以更強的領導力在外交方面做出努力。與此同時為減少貿易壁壘有必要強化FTA 等自由貿易措施。企業家也不要只依賴于中國市場,要積極開拓越南、印度等新興市場。
在新技術領域“達成共識”
調查中,三國受訪者在關注哪項未來技術將帶動企業發展時達成了一致。在回答“哪項技術對貴公司的經營和業績影響最大”這一問題時,人工智能技術被不約而同地列在了首位。中國、韓國、日本的受訪者選擇“人工智能”的占比分別為31.0%、35.2%、32.0%;而物聯網技術也在三國受訪者心目中共同排在第二位,中日韓受訪者選擇“物聯網”的占比分別為29.0%、27.0%和16.5%。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日韓的國民經濟體系很像。在工業機器人方面,三國的發展水平已和世界同步;智能機器人是這個領域的“風口”,所以三國企業管理者都對這一方面予以關注。曹和平表示,某種意義上講,韓國有一半的產品貿易在中國,中國在日韓進口和出口份額很大。當經濟滲透達到國民經濟體系一半以上的產業深度時,企業面對的要素市場、產品市場,以及創新和知識儲備都需要有個共享的部分。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是今后整個世界技術革新的趨勢。物聯網能夠把所有物和物之間的聯系通過互聯網建立起來,這會對整個物流、人流以及社會帶來新技術革新。
- 下一篇:企業強烈需求 “中國造”充當美國“準繩”
- 上一篇:5G產業市場迎來萬億元風口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