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會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2017年12月26日,廣州,智能營業員“優優”在工作。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2017年底,一家企業在展示自主研發的芯片,長、寬為11毫米,厚度為1毫米。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2018年1月21日,讀者在北京市中關村創業大街共享書架中查閱共享圖書。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智慧社會是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之后的一個新概念,是一種更為高級的社會形態,目前正伴隨全球智能化浪潮到來。那么,智慧社會如何建設?本刊特邀中國科協常委、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中國電子學會研究咨詢中心主任、中國科協智能社會研究所所長助理李颋深入解讀——
如今的時代,是一個科技、產業和資本兩兩之間高度耦合、深度疊加的時代,社會中顛覆性、革命性的創新與迭代式、漸進式的創新并行,群體性、鏈條式、跨領域、成體系的變革在生產、生活領域屢見不鮮,在信息、生命、材料、制造、能源等領域都發揮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而人工智能的相關表現一枝獨秀,孕育著堪與上世紀互聯網誕生相提并論的重大科學突破。
全球智能化浪潮催生智慧社會:人工智能的表現一枝獨秀
人類社會即將面臨智能化浪潮的猛烈沖擊,在生產生活各領域出現前所未有的開創性變革。“智能”將成為與土地、勞動、資本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新生產要素,生產生活方式出現以智能化為標志的新變革,國際產業鏈布局和分工體系受智能化引導形成新格局。
隨著以“智能”為核心特征的各類新興科技的加速融合創新與聚變發展,人類社會正在日益逼近新一輪變革的臨界點,社會形態將全面系統演進,智慧社會將作為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之后的一種更高級的社會形態加速到來。
智慧社會將是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的一次全方位、系統性變革,其發生規模、影響范圍和復雜程度遠超以往,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重構個人、企業、政府、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變革社會治理模式和國際競爭格局,給人類社會的發展走向帶來持續且深遠的影響。
智慧經濟體形成國家競爭的新分水嶺。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將構成新的智慧經濟,逐步形成一個超級復雜的新興生態系統,掀起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變革力度最為劇烈的產業革命,帶來國家競爭實力的此消彼長。
平臺間競爭成為企業競爭的主要形態。平臺企業日益成為智慧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各大跨國公司正在由產業鏈一體化向平臺一體化演進。通過資源和信息的聚集,平臺經濟涉及的產業鏈也不斷延伸,預計到2050年,全球將有超過90%的企業依賴各類平臺生存。
生產模式出現智能化引領的重大變革。對需求精準感知的信息共享平臺,可提供柔性制造的智能生產線,為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轉變成以消費為中心的逆向整合提供了基礎條件,推動生產制造從提供產品向提供服務轉變,從一次性產品交易向長期性服務交易轉變,從低附加值制造向高附加值服務延伸,在研發設計、效能提升、交易便捷等多個維度探索增值的可能。同時,生產模式日益呈現出的開放、共享、協同等特征,促使扁平化、網絡化、去中心化加速成為企業組織方式創新的重要方向。
開放創新和協同創新突破了傳統邊界。創新資源不再以固定的組織為邊界,知識傳播壁壘開始顯著消除,創新成本持續大幅降低,信息不對稱的藩籬得到突破,創新主體、創新流程和創新模式隨之發生重大變革,眾籌、眾包、眾智等多樣化新型創新平臺不斷涌現,創新資源組織模式和創新成果轉化方式更加網絡化、開放化和便利化,開啟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迭代創新、微創新的新時代。
社會管理及服務水平將得到顯著躍升。社會扁平化、組織虛擬化、信息透明化、產業網絡化、資源社會化都是智慧社會的發展特點。同時,以人為本成為智慧社會活動的主要特征,公共服務內容及方式加速創新,進一步促進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推動民生服務更趨普惠包容,大幅提升服務均等化水平。
建設智慧社會:將更加智能化的技術更廣泛地應用于民生領域
目前,我國面臨著后工業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三棲類型共同發展的局面,在下一階段將加快向智慧社會過渡和邁進,構建智慧社會時間緊迫。我國應抓住智慧社會到來的窗口期,深入研究、準確把握智慧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與時代特征。筆者從科學角度對我國建設智慧社會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議:
構建智能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快部署人機共融、萬物互聯的基礎設施。推進寬帶網絡的升級和普及,加大網絡安全的投入,逐步構建安全可控的虛擬空間。加快部署網絡、云計算數據中心、大數據平臺等智能化基礎設施,推動電網、水網、交通運輸網等傳統基礎設施演進升級。加快電網和水網的信息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提高智能自動化控制能力,推進全國智能電網、水網建設,構建能源互聯網;加快交通沿線配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智能化交通網絡。
打造信息資源集約布局、互聯互通的社會共享數據平臺。加強全社會數據化應用,全面整合公共基礎數據,優化共享機制,完善共享平臺,推動各方面數據向共享交換平臺匯聚。構建網上公共服務與管理平臺、城市數據中心、政府公共信息資源交換平臺等各種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實現制造、金融、醫療、教育、交通、養老等社會各個領域的網絡化、平臺化,并將所有系統打通成為一個全社會共享大數據平臺,在此平臺之上對社會各領域進行統籌協調,挖掘社會各領域的數據資源潛在應用價值加以橫向運用,從而催生社會新型服務,促進社會創新深度,為社會智能化政務管理、產業發展和民眾生活提供真正的助力。
集中力量突破以新一代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智能化技術。加強整體統籌,以安全可控發展為導向,以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為核心,統籌當前和未來研發任務布局的重大技術攻關工程和項目群。研究制定云計算、大數據底層技術與人機交互通用技術的安全可控發展路線圖。從國家層面設置智能產業協同創新機制,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等核心技術與垂直行業技術融合創新突破,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著力推進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在生產、生活、生態、治理各領域的廣泛應用,構建智能生產平臺,促進社會生產、生活各產業智能化升級,引領各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營造促使智能技術研發和推廣的良好環境,為建設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鼓勵引導企業、高校、行業協會聯合創建開放式雙創平臺。以政府引導、龍頭型企業主導、高校做智力支撐的方式,依托行業協會組織設立開放式雙創平臺建設工程,促進企業間的資源協同與供需對接,實現雙創人才、資本與產業的集聚,將創新動能轉變為經濟新動能。將具備智能技術發展基礎的規模以上大型高科技龍頭企業作為雙創的重要主體,充分發揮其技術、管理、人才、渠道、資金、市場優勢,構建創業孵化平臺和協同創新平臺,共同推動產業技術研發和應用創新,催生社會轉型升級新動能。同時,面向未來智慧社會對人才的能力要求,將創新思維與精神、創業意識與能力納入到教育培養目標,持續提升公民智能素質。
樹立以人為本、全民參與的智慧社會發展理念。智慧社會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滿足民眾的需要,提升民眾的體驗。在建設智慧社會過程中,更多地從民生服務、市民體驗出發,將更加智能化的信息技術更廣泛地應用于民生領域。圍繞民眾廣泛關注和亟待解決的醫療、教育、社保、交通、就業、養老服務等實際需求,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及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服務的均等化和均質化,更好地滿足民眾生活需要,提升民眾生活在智慧社會中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提高政府服務能力與水平,讓社會的智能化真正轉化為人的智能。
建議研制建立集智能交通、智能治理、智能醫療等為一體的智慧社會標準體系,強化標準在社會各領域的應用實施,實現跨領域的橫向、縱向間的信息資源共享與業務協同。發揮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推進信息技術基礎標準、信息資源標準、網絡基礎設施標準、信息安全標準、應用標準、管理標準等應用規范和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并從法律法規、倫理規范、重點政策、知識產權與標準、安全監管與評估、勞動力培訓、科學普及等方面提出相關保障措施,對參與智慧社會建設工作的各級政府及各行各業進行評估考核,確保智慧社會建設質量。(
- 下一篇:微博客法治進程的重要指引
- 上一篇:奏響新思想網絡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