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環境
第一,這是進一步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迫切需要。過去5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明顯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退牧還草、防護林體系建設、河湖與濕地保護修復等一批重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穩步實施,生態安全狀況有所改善。但是,我國生態系統退化的形勢依然嚴峻。全國中度以上生態脆弱區域占陸地國土面積的55%,荒漠化和石漠化土地占國土面積近20%。森林系統低質化、森林結構純林化、生態功能低效化趨勢加劇。全國濕地面積近年來每年減少約510萬畝,900多種脊椎動物、3700多種高等植物生存受到威脅。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已刻不容緩。
第二,這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個重要方面,恰恰是我國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嚴重不足,生態環境質量與群眾期盼相比有較大差距,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有效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與優質生態產品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任務十分艱巨緊迫。只有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才能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這是更好地治理環境、保護生態的客觀需要。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是生態文明建設密不可分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治理環境有利于減少對生態的損害,有利于生態的自然恢復;另一方面,生態得到有效保護,環境問題就會得到改善,環境治理的壓力就能減輕,特別是加大生態的系統保護更是系統治理環境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要使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進入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必須遵循生態系統多樣性、整體性及其內在規律,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對陸地海洋、山地平原、上中下游、地上地下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增強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自我修復能力,維護生態平衡和持久生產力,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