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養生觀
一仁 “仁”作為孔子思想的核心,也充分體現于他的養生觀點上。“仁者不憂”“大德必壽”無疑成了其養生之綱領。“君子坦蕩蕩”,仁愛之人總是注重修養的不斷提高和人格的自我完善,心寬胸廣、以誠待人,光明磊落、浩氣長存,自然就會有益身心、健康長壽;相反,“小人常戚戚”,無恥之徒由于成天滿腦子盡想著如何趨勢就利、鉆營取巧,從而導致心胸狹窄、優柔寡決、勾心斗角、耗心勞神,于是也就只能止步健康,無緣長壽。
八不 在飲食方面,晚年孔子總結出了“八不食”原則,即“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沽酒市脯,不食”。可以用現代語言進一步將其歸納為2個方面:色味方面,變色、變味者不可吃;制作方面,烹調不當、佐料不妥者不吃。病從口入,在遙遠古代,孔子便如此講究吃東西,那么,在當今社會,我們自然就更應該有足夠的理由,去特別留意和高度重視我們餐桌上的安全了。
三戒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年輕時,血氣未定,要嚴禁迷戀女色;壯年時,血氣正旺,要嚴禁爭強好斗;年老時,血氣衰弱,要嚴禁貪得無厭。從中不難看出,孔子這段話的初衷,是要讓人們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要有針對性地調整心態、權衡利弊選擇中庸之道,同時也要杜絕偏激走極端。擁有一顆難得的平常心,才是健康之源,長壽之本。
九思 即“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維、見得思義”。分別指,看要想到看明白沒有、聽要想到聽清楚沒有、神態要想到是否溫和、容貌要想到是否恭敬、言談要想到是否誠實、處事要想到是否謹慎、疑難要想到是否要求教、憤怒要想到是否有后患、見到有所得到要想到是否理所應得。可見,無論從日常生活中的視聽相貌、言行舉止,還是更深一層的思考問題、社交處事等各方面,孔子都提出了詳細而具體的規范和要求。只有完全做到了這些,才能在心靈和肉體方面達到高度的和諧與統一。“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最終成為孔子心目中能真正“長生不老”的理想之人。
- 下一篇:人到中年七個退化
- 上一篇:家有灰指甲,咋防一變倆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