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付違法犯罪活動多 消費者須養好哪些好習慣?
隨著經濟領域犯罪活動日益復雜,金融支付違法犯罪活動層出不窮,并呈現出技術含量高、傳播速度快、跨境跨網絡實施等新特點。其中,個人信息泄露已成為各類違法犯罪的主要源頭。中國銀聯統計數據顯示,有超過90%的電信詐騙是由于個人信息泄露導致。
同時,各種風險交織并存,利用網絡渠道偽冒辦卡、通過APP軟件套現、無證機構侵占商戶資金等手段活躍。尤其值得消費者注意的是,移動互聯網領域支付犯罪大幅增加,通過社交網絡平臺、欺詐類APP、惡意二維碼等進行詐騙的案件頻發,移動支付安全已經成為人們最擔心的問題之一。
新型欺詐花樣繁多,對消費者來說,做好安全防范,養成3個良好的習慣必不可少:
第一個習慣“上網時,謹慎填”
對消費者來說,需要通過正規渠道申請銀行卡,謹防黑中介留取個人身份信息后偽冒辦卡,并實施盜刷。同時,消費者還應警惕釣魚網站。一般支付類網站開頭是“https://”,與大家常見的“http”開頭的網址相比,多了一個“s”。“s”代表信息是加密傳輸的,更加安全,而釣魚網站一般沒有這個“s”,打開網頁時要仔細辨別。
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需要做到“兩個不”:不點擊短信中的鏈接,不在不明網站填寫銀行卡卡號、有效期、安全碼、短信驗證碼等信息。此外,消費者要警惕免費WiFi,避免使用免費WiFi進行網絡支付,以免被不法分子盜取用戶名和密碼。在使用移動支付時,建議APP上只綁定小額銀行卡,刪除APP前,切記要解除綁定的銀行卡,可減少個人支付賬戶被盜用的危險。
第二個習慣“磁條卡,要換‘芯’”
相對于磁條卡而言,芯片卡的安全性更高,因此消費者需要及時更換芯片卡。如果還沒有更換,在使用磁條卡消費時,不要讓卡片離開自己的視線,警惕不法分子使用側錄器復制銀行卡的磁條信息。
第三個習慣“簽購單,認真看”
如果簽購單上商戶名稱與消費商戶明顯不一致,簽購單上的商戶就可能涉嫌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消費者可以向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支付結算違法違規行為平臺進行舉報,一經查實,還可以獲得舉報獎勵。
對于部分使用POS機收款的小微商戶,如與無證機構簽約,有資金被截留、挪用、卷款跑路的風險。辨別支付機構是否正規也有“小竅門”:無證機構常使用“免手續費”“費率封頂”“一證辦機”等廣告語。更重要的是,簽約前要核實對方是否有“支付業務許可證”。對于已經簽約的小微商戶,則應關注POS機收款銀行賬戶結算信息,核對往來賬中的對方戶名是否為“某銀行或支付機構備付金賬戶”;若匯入資金來自某公司匯入,建議立即更換為銀行或具備合法資質的支付機構,以免資金受損。
- 下一篇:獨角獸企業緣何成長這么快?
- 上一篇:稅延型商業養老險適合你嗎?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