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站點進村 創新應用便民 農村電商提速 上網成了“村時尚”
國家發改委支持阿里巴巴集團舉辦返鄉創業試點地區發展農村電商培訓;商務部與共青團中央聯合舉辦農村電商創業創新大賽;吉林省鼓勵縣(市)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農村電商發展;福建省積極搭建政府主導的涉農電商平臺……2017年,農村網店達985.6萬家,同比增長20.7%;農村地區實現網絡零售額12448.8億元,同比增長39.1%。
在電商發展帶動下,上網在中國農村大地越來越流行:農民直播、農產品直播等賺足吆喝,益農信息社送網進村、服務上門,遠程視頻和在線教育在農民夜校也已不再新鮮……2017年,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2.09億人,較2016年底增加793萬人。
日前,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2018年網絡扶貧工作要點》,為農村及貧困地區發力“互聯網+”列明任務清單。通上網路更要走好網路。記者調查顯示,應加快突破村級上網設施閑置、便農應用供需脫節、農村電商發展失衡等現實問題,讓廣大農村群眾更好地共享網絡發展紅利。
站點進村 上網安心
用網體驗優起來
“之前對互聯網了解少,現在村里人想用互聯網做事,都去‘互聯網小屋’。”王小艾是海南省博鰲鎮沙美村村民,他提到的“互聯網小屋”是村級互聯網服務站。前些天王小艾正為將自家餐廳“掛”上網的事犯愁,求助服務站后沒幾天,便在工作人員幫助下,成功實現了網上接單和菜品展示。“服務不收費,還能解決村里用網經營的難題!”
“獲取信息、在線繳費、網上代購等服務,村民有需要,我們都能幫。”沙美村互聯網服務站站長王汝友介紹,農村地區村民上網技能相對欠缺,更需要服務站這樣的“助跳板”。據了解,海南省目前已建成70余個村級互聯網服務中心。
小小信息站,解決用網難。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益農信息社超過16.9萬個,實現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培訓體驗服務“一社綜合、一站解決”。然而,建起來更要用起來,在個別地區,本應便民的上網場所和設施卻被“閑置”。“一些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稍微上點年紀的人不想學,想學的人沒人教也學得慢,前來村級上網服務站的人通常不多。”一位來自黑龍江的基層村干部這樣告訴記者。
“把互聯網搬進村僅僅是第一步,關鍵還在于引導養成用網意識和觀念。”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建議,一方面要帶動村民主動學網用網,幫助解決上網難題,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防范網絡電信詐騙等宣傳教育,為農民上網“護航”。
定制“防詐騙秘籍”,開展入戶宣講,搭建電子屏推送安全貼士……近年來,中國移動湖北公司選派駐村扶貧隊在農村地區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安全課”范圍遍及宜昌、隨州等地的972個行政村。“今年我們還將在恩施等8個地市開展上網安全宣傳培訓,預計覆蓋2700余個鄉村。”中國移動湖北公司負責人表示。
“隨著農村地區互聯網日益普及,網絡電信詐騙日漸多發。”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認為,除了開展宣傳教育和上網培訓,還可建立信息員制度,預警潛在的電信詐騙苗頭,及時上報相應部門以采取進一步行動,保證農民安心上網、放心用網。
貼近實際 解決痛點
“鄉土”應用多起來
“足不出戶就能預約售糧。”日前,安徽省糧食局上線“智慧皖糧”APP,糧農下載安裝后,點擊“售糧預約”,便可獲取附近所有提供預約購糧服務的庫點及其收購計劃,選擇目標庫點便可實現掌上預約。“智慧皖糧”還提供質價公告、糧款估算等資訊服務,目前收錄地方國有糧食企業近600個、庫點2000余個,覆蓋安徽省78個縣區。
專家指出,由于生產生活方式不同,城鄉地區對互聯網應用產品的需求存在差異,而目前不少農村地區需求仍未得到較好滿足。日前工信部印發的《關于推進網絡扶貧的實施方案(2018—2020年)》明確提出,要組織開發適合貧困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邊遠地區特點和需求的移動APP,涵蓋社交、電商、農技、醫療、教育等行業應用。
今年4月,百度公益基金會在貴州省黔東南臺江民族中學設立人工智能示范校,同時為當地教師提供遠程教育應用“百度智慧課堂”的免費使用和培訓服務,幫助提高教學管理效率。
“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互聯網應用開發和設計應努力追求‘越準越好’而非‘越多越好’。”黨國英談道,互聯網企業作為活躍的市場主體,要敏銳感知和深入挖掘農村地區需求,讓新技術沾泥土、接地氣,精準對接需求,同時在產品設計上充分考慮農村地區實際和用戶使用習慣,避免出現“水土不服”。
今年4月,云南省教育廳聯合中國移動云南公司、科大訊飛共同打造的“語言扶貧”APP正式上線,通過應用語音識別等技術,為云南少數民族地區提供普通話在線學習平臺。目前,“語言扶貧”APP已上線識字課程、自主學習等模塊,同時提供40個日常生活場景的普通話對話練習。下一步,該應用將推出職業技能視頻教學功能。
“互聯網應用對農村地區用戶的‘友好’,不僅體現在滿足現實需求,更應體現在提供運營維護支持上。”北京大學公共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師曾志提醒,面向農村地區的互聯網產品應用要避免成為“一錘子買賣”或流于形式,而應結合實際需求,持續優化功能設計和使用體驗。
區域幫扶 多方借力
惠農電商活起來
早在2016年底,16個國家部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電商精準扶貧的指導意見》,圍繞電商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發展、電商人才培訓等,對電商扶貧工程進行頂層設計,拉開了電商覆蓋貧困縣、幫扶貧困戶的大幕。
網店開進村,農產網上賣。數據顯示,2017年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244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1%;其中,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實現網絡零售額超過1200億元,同比增長52.1%,可謂增速明顯、成績喜人。但農村電商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也令一些專家擔憂。
“目前我國農業經濟主體總體上呈現規模小、效率低的特點,雖然搭上電商快車,但規模上不去、成本下不來,難以真正惠及農戶、提高農業競爭力。”黨國英認為,地方政府通過對口幫扶、組織交流學習等形式開展跨地域合作,有助于最大程度將農戶參與電商的積極性,轉化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我們家族世代相傳木碗工藝,已有300多年了。”今年36歲的洛桑次真是西藏加查縣達布鼎盛木碗合作社負責人,由于加查交通閉塞,木碗工藝品銷路十分有限。去年11月,來自湖北宜昌的援藏工作隊組織加查地區傳統手工藝者前往宜昌多個市縣學習電商經驗。參觀歸來,洛桑次真就在當地和宜昌電商企業共同協助下,嘗試開辦網店,木碗從加查賣到了西藏全域甚至上海、廣州等地,“銷售額已超過200萬元了!”
“農村電商產品在認證、溯源、檢驗等品質保障環節存在短板,產品競爭力不足,同質化問題突出,這些都制約著農村電商的長遠發展。”京東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龍寶正表示,從打造品牌到營銷推廣,農產品成為好網貨,需要農戶積極參與,也離不開電商平臺與其精準高效對接。京東平臺已開設188個扶貧特產館,上線特色產品數萬種。
“農村電商發展要充分發揮政府、企業和農戶三方合力的優勢。”師曾志認為,要努力形成政府引導扶持、企業牽線搭橋、農戶主動參與的發展模式,相互借力而非相互制約,避免逐利短視的經營觀念影響農戶的應有權益,推動農村電商持續釋放發展活力。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