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性機構超千家 銀行業對外開放加快
營業性機構超千家 銀行業對外開放加快
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業對外開放正呈現加快態勢。在依法合規、嚴守風險底線基礎上,銀保監會近日批準約旦阿拉伯銀行籌建上海分行、中國信托商業銀行籌建深圳分行、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支行升格為分行,批準彰化商業銀行在大陸的子行開業、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在大陸的子行開業。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外資銀行在華營業性機構總數達1013家,近15年增長近5倍,年均增速13%。在華外資銀行總資產已從加入世貿組織初期2002年末的3000多億元增加到2017年末的3.24萬億元,增長逾9倍;2017年,在華外資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相當于2002年的10倍,2017年末,外資銀行注冊資本比2002年末增長了6倍多。在這些數據的背后,是外資銀行本土化業務模式的不斷創新和突破。
一直以來,外資銀行一直在高端理財、銀行卡、金融衍生品和網上銀行等方面存在明顯優勢。在中國,外資銀行也在充分運用自身的這種優勢,財富管理業務便是其發力零售的重要突破口。
本土化加速還體現在金融科技的布局。近年來,隨著國內互聯網金融浪潮的興起,作為傳統銀行金融機構,同中資銀行一樣,外資銀行也在不斷加快金融科技化的步伐。事實上,借助互聯網也成為其開拓個人業務的重要手段。
另外,基于對中國市場的堅定看好,多家外資銀行提出了支持資本市場開放、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發展思路。
而從外資銀行最新披露的2017年在華財務報告來看,一批外資銀行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去年,東亞銀行和大華銀行凈利潤增速超過200%。同時,渣打銀行的凈利潤增速也超過160%,從5.55億元增加到14.45億元。同樣盈利表現不錯的還包括恒生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銀行和法國巴黎銀行,其凈利潤增速分別為64%、54%、46%和46%。
對此,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透露,將繼續積極推進對外開放,加強政策輔導,受理對接開放措施的各項申請。同時將持續提升監管能力,在深化改革開放的同時,促進銀行業安全穩健運行。“銀行業對外開放的變化可用一個比較形象的詞概括,即是‘幾多幾少’。” 銀保監會外資銀行監管部主任段繼寧此前表示,外資銀行在華機構數量、經營地域、服務對象、經營業務種類、實現利潤從少到多。同時,我國對外資銀行的限制性規定、審批事項、中外資銀行監管政策差異則從多到少,“從這些變化可看出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